隨著今年國內外各大互聯網企業宣布裁撤縮減元宇宙業務,軟硬件端也始終未出現革命性的服務或產品,元宇宙產業的發展似乎陷入了迷茫之中。除了輿論關注的迅速轉移外,在近日某地舉辦的元宇宙產業論壇上,不少業內人士也紛紛提出了對元宇宙的憂慮。那么,元宇宙這個曾經被熱炒的“泡沫”是否真的“破滅”了嘛?
在討論這個問題前,我們先來簡單回顧下什么是“元宇宙”。盡管人們對元宇宙的概念有著從社會形態、生活方式、生產關系等不同角度的構想和解讀,但有一個基本共識是,“元宇宙”本身并不是新技術,而是一個由5G、虛擬現實設備、人工智能、動畫引擎、區塊鏈等前沿數字技術所集成設想出來的科技形態。就像大家如今隨處可見的“因特網”,它也是由網絡通信、音視頻流處理、超文本語言等一系列信息技術所集成發展出來的科技形態,而回顧“因特網”概念的整個實現過程,我們不難發現也正是它所集成的那些信息技術不斷取得突破、不斷被有效整合的過程。因此,只要元宇宙所集成的那些數字技術也還在不斷地取得研發進展并被有效整合,那么元宇宙概念就絕不是“泡沫”,而是一張必然會被推動實現的科技藍圖。
而眼下,元宇宙相關的數字技術事實上一直在發展和整合。例如,這兩年掀起的虛擬人熱潮,實際上就源于于云渲染技術和三維人臉重建技術的整合突破,但是,當時的虛擬人還普遍缺乏智能互動的能力。而如今人工智能大模型技術的出現,則又可以很好地彌補了虛擬人在智能化方面的短板。所以眼下業界真正要面臨的問題是,要如何準確地了解產業技術動態并能夠迅速地適應調整。當然,元宇宙概念最終迎來產業爆發,可能還需要數年左右的時間,但這并不是說元宇宙不會被“不斷實現著”。
那么,我們要如何看待知名互聯網企業在之前元宇宙發展布局中的“失敗”呢?
如果從信息技術行業的發展過程來看,我們就能發現,盡管很多大企業都想搶占下一代技術革命的高地,但他們不太容易成為技術革命的最終領導者。例如,IBM早在1994年就上市了第一款智能觸屏手機Simon,但最終還是因為產品昂貴、移動網絡尚待發展、企業財務失血等各種原因而沒有繼續做下去。
元宇宙畢竟屬于一項創新的事業,既然是創新,就要考慮好如何面對失敗,這一點大小企業人人平等。所以對于元宇宙這樣的超前科技概念,企業的研發投入本應是謹慎且是可持續性的。但是,大企業在擁有雄厚實力和卓越人才的同時也面對著巨大的經營壓力,這些壓力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42-1797-0.html元宇宙是否已經“泡沫破滅”?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
上一篇: 北京市元宇宙產業創新中心籌建工作正式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