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吳南南
編輯|胡展嘉
運營|陳佳慧
出品|零態LT(ID:LingTai_LT)
2023年,出海市場戰況空前,中國創業者在海外紛紛摩拳擦掌,以期能夠把中國的商業模式、創業理念、戰略打法輸出海外,他們依然堅信“時光機理論”,并希望提前押注20年前的中國。
零態LT特推出出海觀察欄目《出海反光鏡》,從多個維度記錄中國企業出海新征程。本文是該系列第36篇,聚焦中國家電如何海外掘金,并完成從中國制造到中國“智”造的蛻變。
中國家電企業在海外越來越受歡迎。
數十年來,中國家電已經完成了從無到有,從有到產量問鼎全球的蛻變。公開數據顯示,中國家電產量規模占全球份額近六成,貿易規模占全球份額超30%。在市場終端需求越來越大情況下,眾多家電品牌在海外的建設成果也紛紛落地。
今年3月,“海爾埃及生態園”舉行奠基儀式,并有消息表明,海爾智家計劃今年在東南亞建設數百家品牌體驗店;4月,美的巴西新工廠也正式奠基,且不僅美的在海外多地落地工廠,TCL、格力、蘇泊爾等中國家電企業,近幾年也已陸續在海外開辦工廠。
中國家電企業經年積累,從追求出口訂單與貼牌生產,到戰略收購和海外創牌,如今,終于正式步入了全球本土生產及運營的時代。隨著中國家電逐漸成為實力的代名詞,越來越多的智能家電企業、小家電企業也踴躍開啟了海外“掘金之路”。
從中國制造到中國“智”造,中國家電企業如何海外求生,以及建立一席之地的?在這其中,關鍵因素有哪些?
概括而言,中國家電企業征戰海外,目前主要有三支戰隊。
第一支是實現了中國家電從無到有的“王牌戰隊”,以分別成立于1968年、1984年、1991年的美的、海爾、格力為代表。這些家電巨頭為了實現全球化,先后經歷了學習外來經驗、代工生產、海外收購、海外創牌等一系列的發展路徑。
它們不僅在海外創牌、建廠、承接大型項目,在多年經營下海外業務營收占比也不斷提升。數據顯示,2022年海爾智家海外營收占比52%,美的海外營收占比為41.48%,格力這一數值則達到了12.24%。
具體來看,海爾智家已實現了100%自主品牌銷售,目前美的、格力也都將全球化和自主品牌作為自己的重點戰略。
在2022年,格力先后中標阿曼教育部、迪拜Emaar別墅群、巴西BAND電視臺、卡塔爾世界杯等多個大型海外樣板工程項目;海外業務實現營業收入232.7億元,銷售額同比增長近20%;其中,自主品牌銷售額占比已達57%。
美的集團也在不斷加大自有品牌規劃,根據其此前公布的目標來看,美的預期2025年實現自有品牌占比50%的目標,并給出了算上代工出口,海外業務整體規模近400億美元的指標。
與此同時,“智能家電”“小家電”這兩支戰隊全球化的發展同樣不可小覷。據飛書發布的《2023小家電出海趨勢洞察白皮書》,2022年,全球智能家居規模突破1000億美元,同比增速達23%;且目前全球智能家居的市場滲透率僅有14%,隨著智能化的普及,預計5年內滲透率將向30%趨近。
02強大供應鏈優勢,開拓海外新“主戰場”
雖然有一定的成果,但海外市場發展也非常不易。那么,為什么這么多家電企業一定要不辭辛勞的走向海外?
首當其沖,必有大國智造的情懷在其中。尤其是對成長于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家電巨頭來說,它們親自見證了家電產業以日本為重心的年代。隨后,中國民族品牌能不斷崛起并走向前列實屬不易。曾經,它們通過合作外來生產線壯大自己;然后“走出去”,代工生產出口產品;而今自己的品牌終于有了全球化發展的實力,勢必要努力的“走上去”。
其次,產業成熟度已為中國家電企業全球發展提供了充足條件。數據顯示,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家電制造基地,整體產能在全球占比60%-70%。因“數字化”及“數智化”水平高,中國家電產業鏈效率位居世界前列,空調、冰箱和洗衣機三大件的產能全球占比分別為80%、60%、42%;電視機、微波爐在全球家電的產能比重為70%-80%;小家電占全球產能的比重都達到了50%。
和數智化產業鏈一并躍遷的還有跨境電子商務。商務部數據顯示,目前中國跨境電商主體已超10萬家,建設獨立站超20萬個,綜試區內跨境電商產業園約690個,跨境電商貨物進出口規模占外貿比重,由5年前的不足1%,已上升到目前的5%左右。
03從中國制造到中國智造,本土化能力成關鍵
本土化能力,正成海外“創牌”關鍵。
放眼當下,中國家電品牌走向海外,不斷強化本土化能力已成為最關鍵的一環。
本土化設計、生產、運營、銷售不僅可以規避壁壘,還更利于貼合本地消費者需求,并且很好地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率,以此來提升自身全球化發展的競爭力。
因此,眾多家電巨頭均不斷加強著自身海外各地本土化建設,全球化發展比較成熟的海爾智家,更是依靠自身堅持推行“三位一體”本土化戰略,在多市場進行“海外創牌”,形成了現在多品牌的格局。
目前,海爾智家已覆蓋全球近200個國家和地區,擁有海爾Haier、卡薩帝Casarte、Leader、GE Appliances、Fisher & Paykel、AQUA、Candy等七個全球品牌和場景品牌“三翼鳥THREE WINGED BIRD”。而他們所強調的“三位一體”戰略,具體來說即“本土化研發、本土化制造、本土化營銷”。這一套方法論,為海爾智家在各區域拓展市場也帶來了極大便利。
如在本土化制造層面,海爾于2009年在泰國正式投產的空調工廠,如今已經發展成為年產量百萬套的制造中心;海爾歐洲首家冰箱互聯工廠,主要開發和生產的海爾、Candy等品牌的智能環保互聯冰箱,在供應本地市場的同時,可輻射整個歐洲市場及其他國際市場。
美的集團現在在全球市場的本土制造也已非常成熟。雖然早期美的是靠OEM打開國際市場,從OEM、ODM,到OBM,再到收購海外工廠,一步步從“中國出口”逐漸轉向“本地運營”;但歷經20余年,至今美的在全球共有35個制造基地,其中國內有17個,其他18個海外制造基地則分布在全球12個國家,覆蓋拉美、印度、埃及等地。
而除通過本土化制造降低人工成本、運輸成本等開支,本土化研發更是各品牌海外發展的重中之重,品牌在不同市場所提供的可能是完全不同的產品。以海爾冰箱為例,它在俄羅斯市場有本地人喜歡的湯鍋位,在德國、法國,“冰箱”則會為牛排特別增加凍肉空間,甚至為了紅酒增加儲存空間等。
“清潔類目受到家居環境和清潔習慣的影響很大,比如國內常見的是硬地板和瓷磚,而海外則多以大面積的地毯房間為主。”追覓科技中國區總經理王輝曾分享,“先了解當地用戶的真正需求,然后通過底層技術力做中高端市場的差異化競爭,這樣才能走得更遠”。
以此類推,海爾在日本市場提供了更節省空間的洗衣機,追覓則在海外推出具備適合清潔寵物毛發的清掃洗地機。這款清掃洗地機在去年黑五期間,還取得了德國亞馬遜掃地機品類第一名的成績,側面證明了本土化研發的重要性。
如今,中國家電品牌為發展海外業務,在技術投入和數字營銷方面也在不斷加強。它們在Facebook、TikTok等平臺開設官方賬號,堅持不懈推廣“中國智造”,并已經開始取得與戴森、 iRobot等品牌同位的成績。
相信未來中國家電帶動的“華流”,在全球范圍內,必將成為絕對的“主流”。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21-170-0.html中國家電海外掘金正當時|出海專題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
上一篇: 本地生活這塊肥肉,拼多多也想吃一口
下一篇: 得物寵物生意「狂飆」,發力“它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