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Meta入局元宇宙,微軟、Roblox緊跟其后,耐克、迪士尼等大廠也開始入局,就連Gucci也盯上這塊蛋糕,成為元宇宙的信徒。
1000多萬畢業生在就業海洋里擠破頭,這也給在元宇宙就業提供了機會。扎克伯格all in元宇宙讓Meta成為元宇宙概念中最前沿的企業,其招聘網站上有103個針對元宇宙的職位開放,此外Meta還宣稱要在未來5年在歐洲招聘1萬人從事元宇宙相關工作。
至于他們的薪資,有業內人士稱應屆生能達到40萬-50萬元的年薪,10年經驗的資深工程師達到100萬-200萬元,特別優秀的人才更是400萬-500萬一年,甚至有的上不封頂。
要想造世界,最缺不了兩類人:一個“造”人,一個“造”景。
6月,楊浦“meta job”元宇宙招聘大廳中滿滿的“攤位”,求職者邊走邊看企業路演,隨時與資深企業家、導師、同齡人交流,這樣的新型線上招聘平臺深得“00后”喜愛。
黃同學在投遞簡歷后與各行業的hr進行了交流,他稱自己的求職意向是“元宇宙方向的項目運營和策劃”,在線上的交流過程中節約了不少時間成本,也讓自己有了更多的試錯機會。
這只是元宇宙的一種表現形式,人們可以在元宇宙里求職,更可以進入元宇宙,參與元宇宙的開發與制作,將線下的場景融合到互聯網,讓元宇宙成為下一個“互聯網”。
進入全新的世界,首先要做的就是擁有自己的外觀,“捏臉師”從不務正業的游戲兼職變成了元宇宙中的最基礎的項目,工作要求他們會AI基本算法、開發工具,要懂得美術、心理,而每一個五官的位置均由一個參數表示,若用戶上傳照片便可以利用AI模型還原更真實的形象。
而捏臉的維度越細,形象越特特殊,越符合用戶的需求,越貼近現實,而元宇宙要做的便是融合現實與網絡,成為科技發展、實驗的載體。
造人的有了,造景的需求更大。無論是畫手還是設計師,在元宇宙開發者的眼里這些都是極具創造力的數字藝術創作者,他們決定著元宇宙的活力與審美,對元宇宙的運營至關重要,對任何一家公司的在元宇宙的開發都有重要的影響。
3D建模師、特效師、配樂師、音效師、場景建造師...頭部創作者的成品效果越好,他們的年薪就越高,網易曾為了元宇宙的落地招聘建造師、捏臉師等崗位,年薪百萬起步。
雖說在元宇宙中沒有絕對的權力者,但也不是人人都能夠成為年薪百萬的“創造者”。
以Meta開放的“元宇宙虛擬人軟件工程實習生”崗位為例,要求應聘人有設計、創建等基于虛擬現實的工具經驗,還要求實習生已經取得/獲得相關領域的學士學位,有C++/C#等語言經驗,以及Unity、虛幻或其他3D游戲引擎的相關操作經驗。
然而元宇宙領域的策劃,不僅要全盤精通,還要掌握最核心技術,各大企業以百萬年薪爭奪的,正是這一部分人才。隨著元宇宙的概念被激烈討論,部分企業仍未摸清自己最缺失的部分人才,求職者也不清楚自己適合什么崗位,因此有關元宇宙的崗位概括來講只有一條標準:全才。
但具體的崗位分布,可以從一下六個板塊進行理論推斷:交互技術、物聯網技術、區塊鏈技術、人工智能技術、電子游戲技術、網絡及運算技術。這是目前為止元宇宙最核心的6大板塊,也是支撐元宇宙可以自由運行的關鍵所在。
前沿技術仍是開發元宇宙最大的難題,各國都在研究卻都難以突破,比如腦機接口、人機交互、虛擬現實一體機等,如同電影《頭號玩家》中的VR般,戴上頭罩進入“傳送艙”便能擁有游戲中的體感、視角,甚至體態、情緒都與現實無異。
這也許會是元宇宙就業的缺口,而元宇宙本身就是風口。與其盲目努力,不如找對方向,小米董事長雷軍曾說:好的選擇比人的努力更重要,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而企業與人才的雙向選擇決定了未來元宇宙發展的根基是否堅固。
據新浪VR&企查查大數據研究院聯合發布的《2022元宇宙年中投融資報告》數據顯示,2022年上半年全球投融資總額達到了322.4億元人民幣,投資事件總數為205起。美國彭博行業研究調查報告曾顯示,2024年元宇宙的全球市場規模預計可達8000億美元。
未來我們可能會在元宇宙里工作,也有可能為元宇宙工作,而這一切早在游戲世界中便有了影子。
2011年《我的世界》正式發售,并一舉成為史上銷量最大的電子游戲,月均用戶超過1.1億人,相當于有超過韓國人口總數兩倍之多的人在玩《我的世界》。
它是一款沙盒游戲,想象力與技術在這里完全不受約束,你會看見菜鳥自建的一套20㎡的小平房,也能看到建模大佬在游戲中完美復刻一座72萬平方米的故宮城,創作、自由、交互、玩樂在這個世界中完全不受約束,直到2014年微軟花費25億美元買下《我的世界》工作室,這才讓其“元宇宙”的屬性被關注。
目前的元宇宙概念仍舊停留在較大的概念層次,而《我的世界》是元宇宙的托盤之一,游戲出身的它雖沒有較大的商業價值,卻給想進軍元宇宙的業內人士更加深入了解認知的機會。
就連在Xbox主管菲爾·斯賓塞都稱:《我的世界》就是一個元宇宙的藍圖,與數字改變自我、虛擬世界、社交網絡相關聯的其他大型在線游戲相比,《我的世界》能讓玩家成為建造者去創造自己的游戲世界,這也是它在元宇宙概念中呼聲最高的原因。
因此微軟這25億美元花的不僅值,還給微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風口紅利。時任CEO Satya Nadella曾在相關文章中寫道:微軟將采用軟件主導的方式,不受硬件限制,此前推出的Mesh for Teams就號稱是通往元宇宙的門戶,不局限于VR頭顯,電腦、手機、PC端均可使用。
不過要開發一個宇宙難度不小,從各個行業角度來看,元宇宙仍處在發展的早期階段,有一定的技術瓶頸,比如擴展現實技術(XR)便需要很長時間才能發展成熟,NFT也暴露出元宇宙內并不健全的交易機制和定價規則。
除了科技發展,元宇宙還受到法律、道德等多重影響因素,前一陣子一女子便在 Meta 元宇宙游戲《地平線世界》中遭到男性虛擬人物的騷擾,而虛擬人物的接觸令玩家手中的控制器產生震動,讓受害者感到不舒服,Meta對此次糟糕的元宇宙經歷表示:Meta有多種工具可以幫助人們在虛擬現實中保持安全,很遺憾受害人并未開啟。
怎樣才算是一個美好的世界?
在1982年科幻小說《雪崩》中,元宇宙的概念剛剛出現。它是一個平行于現實世界的網絡世界,有自己的規則、秩序,甚至發行、使用加密貨幣,有自己的共同價值與意識形態。
正如Meta的《地平線世界》是元宇宙的概念游戲般,眾多科技公司加入這一“集體狂想曲”,貼上“元宇宙”標簽,大炒概念拉股價,輕技術重想象,將元宇宙當成個框啥都往里裝,最后催生“割韭菜”怪象。
光是最近一年我國申請“元宇宙”商標的數量超過1萬件,又或是經營范圍依舊,卻將公司名更為“元宇宙科技”、“元宇宙傳媒”等,最甚的是販賣元宇宙課程,并稱之為“打開財富大門的鑰匙”。
虛火的背后正是核心技術的不足,讓元宇宙淪為一個被盲目鼓吹的泛概念,這并不美好,也不是我們想看到的元宇宙。
有專家預測,元宇宙將在2050年建成,2030年才會真正鋪開做,而現在討論元宇宙的細節還尚早。就以VR為例,不一定要像扎克伯格說的要1000萬臺一體機銷量后才會呈現爆發式增長,反倒是當身邊朋友手中的VR一體機變成和蘋果手機一樣的炫耀級產品時,才說明VR時代真的來臨。
既然VR時代來臨,那元宇宙還會遠嗎?
參考:
“元宇宙”不能淪為概念游戲——紅網
元宇宙招聘潮開啟:500萬高薪不稀奇,技術人才最稀缺——澎湃新聞
《我的世界》,一個以25億美元身價入駐微軟的元宇宙——隔壁趙叔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40-445-0.html元宇宙開啟招聘:曾2億就業人口的“捏臉師”,年薪百萬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
上一篇: 造夢元宇宙,歌爾股份迎來最后一戰
下一篇: 元宇宙的 “幻滅低谷期”是不是也該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