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滬深北交易所同步出臺《程序化交易管理實施細則》,自2025年7月起實施。這一政策的出臺,既是落實證監會《證券市場程序化交易管理規定(試行)》的“操作指南”,也是我國資本市場在交易公平性、風險可控性層面上的一次重大制度突破。技術狂飆突進的量化交易被納入規范發展的軌道。
我國量化交易發展10余年,已占A股成交量的三成,其“雙刃劍”效應不容忽視:一方面其提升了市場定價效率,另一方面也暴露出異化為“市場捕食者”的苗頭。我國股市有著獨特的國情市情,2.2億多投資者中,中小投資者占比達到96%。程序化交易憑借速度優勢,再加上復雜的算法模型,很容易對中小投資者形成“降維打擊”。在實踐中,量化交易引起的技術失控也引發過“烏龍指”事件。因此,加強對量化交易的監管,以更好維護“公開、公平、公正”的市場秩序,就顯得十分必要。
此次出臺的《細則》,給狂奔的“算法快車”裝上剎車系統,用精準化治理思維進行制度創新,也兼顧了“包容創新”與“風險防控”的動態平衡。
為高頻交易設定“減速帶”。構建“申報速率限制+撤單頻率管控”的雙保險,約束異常交易行為。以“瞬時申報速率異?!焙汀邦l繁瞬時撤單”為例,盯緊前者,防范高頻交易用海量訂單給交易系統造成壓力;監管后者,打擊“虛假掛單誘導價格”的涉嫌操縱行為。此外,明確高頻交易標準,并作出差異化監管安排,實行差異化收費標準等,這種從技術參數入手的監管思路,既保留了量化交易提升市場流動性的作用,又通過量化指標給技術套利劃出了邊界。
“合并監管”,防范算法共振風險。創新性提出“合并監管”原則——對同一機構管理的產品實施整體交易行為監控。這種穿透式監管可以有效封堵量化交易通過產品分散化操作規避監管的漏洞。例如,當市場劇烈波動時,算法模型可能觸發大量產品同步交易,形成“機器共振”效應。將此類行為納入“短時間大額成交”監控范疇,促使機構強化整體風險控制,防范技術趨同而引發系統性風險,為市場平穩運行加裝“安全閥”。
彌補投資者保護短板,減小對中小盤股票的潛在影響。過去,部分量化機構在中小盤股上實施“螞蟻搬家”式小幅拉抬打壓,較難觸發監管。此類交易行為可能消耗個股短期流動性,引發股價快速波動。此次從限制頻繁拉抬打壓的角度設置了相應監管指標,引導程序化交易適當分散交易,減少對個股的沖擊,填補了監管空白。
規范量化交易,不是簡單限制發展,而是通過制度設計,引導行業高質量發展。監管紅利的釋放,將重塑量化行業的價值坐標。過去,一些量化機構沉迷于“挖因子、拼算力”的軍備競賽,部分策略同質化嚴重。高頻策略套利空間被制度性壓縮,將引導量化交易從“市場波動放大器”轉變為“市場流動性穩定器”,與基本面投資形成良性互補,這不僅有助于防控風險,還將推動資本市場生態發生深層次變革。當市場博弈更多回歸企業價值、行業前景等基本面要素,這種生態調整與注冊制改革、強化信披監管等政策形成合力,將有力推動我國資本市場更加成熟。(祝惠春)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16-142118-0.html給算法快車裝上剎車系統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
上一篇: 筑牢低空經濟安全屏障
下一篇: 發掘人工智能潛力實現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