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 伯虎財經(bohuFN)
作者 | 陳平安
日前據外媒報道,拼多多旗下跨境電商平臺Temu正對競爭對手SHEIN提起新訴訟,訴狀稱Shein“利用市場支配力量強迫服裝廠商與之簽訂獨家協議,阻止他們與Temu合作”。Temu表示,Shein的行為導致價格上漲,消費者選擇減少,“還阻礙了美國超快時尚市場的擴張”。
簡單來說,就是Temu 認為,Shein正在強迫供應商們“二選一”。
Shein發言人則在周一回應稱,Temu的指控“沒有根據,我們將積極應訴”。
業內一直將Temu 和Shein進行比對。兩者雖然發展軌跡不同,但核心都是依賴國內的優質供應鏈。繼承了拼多多的燒錢打法,Temu的成長速度令人咋舌。根據彭博社6月發布的一篇報道,Temu在美國的銷售額在2023年5月比更為成熟的快時尚零售商SHEIN高出20%。
隱秘成長的Shein雖然在2022年站上了千億估值,但在來勢洶洶的同行沖擊下,其增長正在明顯放緩。根據媒體報道,2022年SHEIN營收達240億美元,同比增長52.8%,利潤為7億美元,不僅營收增速同比正在放緩,利潤也在下跌。在今年5月的新一輪融資中,SHEIN的最新估值為660億美元,縮水了1/3以上。
TEMU和Shein的訴訟正在表明,跨境電商的競爭已經愈發激烈。
根據公開的消息,這并不是兩者第一次發生沖突。
去年12月,Shein就在美國伊利諾伊州北區地方法院對Temu提起訴訟,指控Temu簽約社交媒體網紅,讓他們在推廣Temu.com網站時對Shein做出“虛假和欺騙性陳述”,并對Shein發表詆毀言論。
今年3月,Shein母公司羅德蓋特提交了新的修訂訴狀,對Temu提出了商標假冒和侵權、商標淡化、版權侵權、商業詆毀以及不當得利等多項指控。
從TEMU誕生之初,關于TEMU和Shein的討論就沒停過,主要是因為兩者業務之間的競爭最直接。根據《21世紀商業評論》報道,2008年金融危機后,Shein創始人許仰天嗅到了海外市場對于性價比的需求,最終把目標放在了服裝產業上。明面上,Shein的成功源于模式創新的“小單快返”:通過把從設計到交貨的時間壓縮到兩小時,小批量測試并對爆款返單。根據中泰證券的數據,SHEIN一周可以上新4-5萬款SKU,爆款率能來到50%。
但Shein底層依賴的其實是華南的服裝供應鏈。根據晚點Latepost報道,SHEIN都和廣州番禺服裝產業深度綁定,擁有數百家核心供應商和1000多家普通供應商。國內低廉的原材料和勞動力,以及成熟的制衣產業是SHEIN得以能在價格上取得優勢的根本。
服裝也是TEMU重要的類目。主打低價的TEMU一方面延續了拼多多在國內的做法,一個月內花掉了1.4億美金營銷費用,塑造低價心智。去年9月上線后,TEMU很快來到谷歌應用商店排名第一,還一度登上App Store免費購物應用榜單第一。另一方面選擇了類自營模式,temu 負責商品定價、營銷獲客、履約等環節,商家作為供應商只需備貨到倉,形成“供應鏈-平臺-海外消費者”交易鏈路,平臺最終賺取購銷價差,承擔獲客、履約等成本。
TEMU迅速增長的流量讓許多商家都想分一杯羹,特別是在亞馬遜等傳統平臺日益難做的情況下。但類自營模式下,TEMU掌握了定價權,一旦買手判定價格過高,商品就會面臨下架風險,而價格過低則會回攤薄利潤。簡單來說,TEMU的核心競爭力是通過流量來吸引商家提供低廉且質優的產品,以工廠規模的成本去直接參與市場競爭。
伯虎財經了解到,不少商家表示,Temu平臺很難掙錢,只有走量才能拿到利潤,而工廠型的商家在這里優勢更大。
實際上兩家針對供應鏈的已經過招了好幾輪。此前Temu就曾放出優惠條件搶供應商,還一邊以多倍工資“挖”Shein員工。Shein還因此宣布跳槽Temu的員工永不錄用。
過去兩年,跨境電商風起,國內跑出了速賣通、Temu、Shein和TIKTOK“出海四小龍”。
此前它們的模式還各有區別,但今年以來競爭的維度正在變的更根源,更一致。
一是從垂類轉為全品類,從品牌獨立站往平臺模式發展。去年年底Shein已經在巴西試點平臺模式,今年5月Shein正式宣布將在全球市場推進平臺模式Shein Marketplace,面向第三方賣家,招商品類從鞋包首飾、美容彩妝、家居用品、配飾、3C用品、運動產品等逐漸拓展至全品類。
據霞光社報道,根據Shein招商經理公布的招募信息,Shein招募美國亞馬遜年銷售額200萬美元以上且有美國本土倉儲的賣家,開店前3個月免傭金,且由平臺承擔退貨運費。
二是全員加入全托管模式。今年以來速賣通、Shein和tiktok相繼效仿Temu推出全托管模式。相比較與傳統的平臺模式,全托管的好處在于,平臺更擅長“質量控制+產品篩選”,從而提高爆品率,這樣既能降低企業參與外貿的門檻,釋放產業鏈優勢,還有利于保證產品質量,提供更好的售后服務,提升平臺形象。
不過全托管模式成為標配后,也意味著對于產業鏈的爭搶會更多。有Shein商家表示,之所以選擇Shein而非Temu,也是擔心在Temu“卷不過”。此次Shein和Temu的訴訟或許也是產業鏈爭奪的一個縮影。
三是愈發看重物流等基建的建設。除開本就在跨境物流領域深耕多年的速賣通外,今年年初,有消息稱Temu已經在美國啟動海外倉計劃,初步計劃在美國東西部分別建一個新倉庫。SHEIN則計劃到2023年底,在波蘭、意大利、阿聯酋建設面積超過1000平方米的配送中心。
四是不斷開拓新興市場。根據Temu網站顯示,包括新上線的Temu日本站在內,不到一年時間里,Temu已經開通了18個站點。速賣通也在今年的商家大會上,宣布持續對海外市場加大投入,重點關注北美、西班牙、法國、俄羅斯、巴西、韓國。
除了企業自身的競爭力,合規的風險也在上升。今年4月,美國美中經濟暨安全檢討委員會(USCC)發布報告,攻擊以Shein和Temu為代表的中國跨境電商企業,存在數據風險、采購違規和貿易漏洞等問題。報告中引用了多項報道作為論據,將中國當下的標桿出海平臺,描述是“對美國法規、法律和市場準入原則構成風險和挑戰。”這也對出海企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參考來源:
霞光社:激進的Temu,正經歷陣痛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21-161-0.htmlTemu起訴SHEIN,跨境電商戰事升級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
上一篇: 慕巖炮轟抖音,百合網今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