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消費者協會發起“破冰行動”,聯手中國商業企業管理協會倡議:飲品加冰需以尊重消費者合法權益為前提。中消協介紹,近日有消費者選購飲品時,發現飲品中冰塊含量占到飲品總量的2/3,部分飲品在手機點單頁面的溫度選項只有“冰”,有些飲料店甚至拒絕消費者提出的“去冰”需求。
西安街頭的飲品店執行的情況如何?記者進行了走訪調查。
點單APP未標明冷熱選項
8月24日,記者在西安市面上的咖啡、奶茶、果味飲品等點單APP中發現,某星和某茶有去冰或少冰選項可以供顧客自主選擇,而某幸和某迪咖啡,必須通過備注才能做到去冰或少冰。某雪飲品店及各種小型的果味飲品店,無法做到去冰,或者少冰售賣。只能按照標準售賣,其中有特殊款產品,可以選擇冷熱或冰的多少。
中午,記者在一家咖啡店點了兩杯咖啡,在現場核銷時,一位點單銷售人員即詢問“少冰還是正常冰?”記者答一杯少冰,一杯正常冰。5分鐘后,記者拿到了制作完成的咖啡,看到兩杯咖啡中的冰量竟差距不大,隨后詢問店內銷售“少冰”和“正常冰”的區別。
“正常冰”和“少冰”都是用冰鏟挖兩勺,主要是看杯體上的橫線,只要冰的位置在3/4那條黑色線上就是“正常冰”量,如果低于這個位置或者超過2/3就是“少冰”。銷售人員說,其實如果有特殊要求,也可以選擇去冰或者熱飲,那種都是兌水,因為咖啡的濃度是一樣的。
后來,記者又在另一家咖啡店點了一杯咖啡,發現整杯里確實存在很多冰塊,服務員說因為沒有特別備注,為了保證口感就按正常量進行加冰制作,如果覺得多,可以現場幫你將冰塊挑出來。通過對兩個品牌加冰少冰的四杯咖啡對比,記者發現,多冰的咖啡從外觀上看,顏色會稍微淡一點。隨著飲用時間的增加,咖啡口感也因冰塊較多融化更快而變淡。
店員拒絕果味飲料“去冰” 稱會影響口感
下午,記者在長安路一家飲品店下單了一杯檸檬茶,當詢問為何不能去冰售賣時,店員表示:“因為果味飲料內含有酸味,必須用冰塊萃取,如果用常溫水或熱水沖飲,將會激發出略苦的味道。”他說,特別影響口感的飲品,寧愿不賣,如果是第一次到店消費的人,購買了去冰的果味飲品,感受不好,就會流失客戶。
據店員解釋,不同的水果酸澀程度不一樣,尤其是檸檬的外皮和種子如果浸泡水溫過高,反而會失去清新香味,可能喝起來相對苦澀。所以,為了保證產品能夠暢銷,在售賣的時候會盡可能去除這些潛在的影響,保證大家喝到的檸檬水都是最佳的口感。
另外一家主打賣檸檬茶的店里,共23款不同口味的飲品,包含了檸檬、橙子、荔枝、椰子等,只有7款可做成去冰或熱飲,其他都只能做成正常冰或少冰。記者在多家門店也詢問了不少消費者,有人就觀察到,比較大型的連鎖咖啡或飲品店,都在店內的人工點單區域菜單上有備注,哪些飲品可做冰飲,哪些只能做熱飲。當有特殊要求的時候,要看店內員工的拿捏度了。
但是很多商家在針對無法去冰的咖啡奶茶制品時,并沒有在APP點單頁面上的醒目位置進行備注,以便供顧客自由選擇。而是以“影響口感”“固定配方”等作為理由,這不免讓人覺得是用冰塊在“撐場面”,也有消費者認為,這種沒有選項的,而且通過備注形式的注明,是有意限制消費者自由選擇的空間。
QLt28資訊網——每日最新資訊28at.com
編輯:李國棟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102-358-0.html買杯飲料想“去冰” 部分店鋪說“不行”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上一篇: 西影城市更新與文化旅游研究院揭牌成立
下一篇: 西安部分公共充電站避開“峰時” 可省電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