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能多模態大模型領域,中國的一系列知名企業正引領行業發展。這些企業包括阿里巴巴、百度、騰訊等互聯網巨頭,以及科大訊飛、萬興科技、三六零、昆侖萬維、云從科技、拓爾思等專注于技術創新的公司。
近期,賽迪工業和信息化研究院(集團)四川有限公司發布了《2024 中國人工智能多模態大模型企業綜合競爭力20強研究報告》。該報告通過深入分析企業的經濟抗衡力、行業影響力、技術競爭力及商業角逐力四大核心方面,并結合營收規模、數據優勢、模型規模、算力能級等15個細分指標,構建了一套全面的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依據此體系,評選出了全國人工智能多模態大模型領域的20強企業。
報告進一步揭示了中國多模態大模型市場的競爭梯隊。研究發現,算力能級與上榜企業的排名存在正相關關系,第一梯隊企業的算力能級幾乎是第四梯隊的兩倍,凸顯了算力在多模態大模型發展中的基礎性作用。基于智算中心建設、萬卡集群布局及與知名GPU廠商的合作情況,20強企業被劃分為四個競爭梯隊。
在行業戰略集群分析方面,報告從技術儲備、模型規模及模型體驗三個維度對國內多模態大模型企業進行了分類。結果顯示,約30%的上榜企業模型參數規模達到萬億級以上,60%的企業技術儲備能力評級良好。阿里巴巴、騰訊、科大訊飛及華為被視為行業領導者,而智譜華章則被視為具有較大潛力的企業。
在具體競爭力評價方面,報告從基礎資源儲備、模型體驗感、業務創新能力、創收能力及用戶數量五大維度對現有大模型廠商進行了評分。阿里巴巴在多模態大模型領域表現突出,處于領先地位。盡管華為和智譜華章在業務創新能力上較強,但在技術儲備、模型規模及體驗感方面仍有待提升。
最后,報告利用波特五力模型對中國多模態大模型行業的競爭狀態進行了分析。結果顯示,上游供應商議價能力較高,由于算力、數據等供應商相對集中,對模型廠商具有一定的議價權。購買者則擁有一定的議價空間,因為企業和開發者對模型有需求,但市場上有多種產品可供選擇。新進入者威脅較低,因為進入門檻高,需要大量資金、技術和數據。替代品威脅同樣較低,因為多模態大模型仍處于發展階段,尚無完全替代品。同業競爭者的競爭激烈程度中等偏低,目前市場上主要由互聯網大廠推出的產品占據主導地位,這些企業的多模態大模型產品性能穩定,商業應用經驗豐富。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45-12930-0.html2025前瞻:中國多模態大模型行業競爭版圖與市場戰略深度剖析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