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國人工智能產業在技術與資本的雙重驅動下,實現了關鍵性的飛躍。以DeepSeek和Manus等為代表的創新企業,憑借開源大模型與垂直場景的深度突破,引發了繼移動互聯網之后的又一輪資本熱潮。
根據IDC的最新數據,中國正持續引領亞太地區人工智能市場的發展。預計到2024年,中國生成式AI將占據AI市場總投資的18.9%。隨著生成式AI技術的不斷進步,到2028年,這一比例預計將攀升至30.6%,投資規模將超過300億美元,五年復合增長率高達51.5%。這一由萬億級參數模型推動的產業變革,已成為業界的普遍共識。
在這一背景下,初創企業面臨著新的戰略挑戰:未來的發展方向何在?價值創造的核心點又是什么?在中關村論壇的《AI未來論壇》上,啟明創投的鄺子平、金沙江創投的朱嘯虎以及高成資本的洪婧,三位投資界大佬分享了他們對AI未來的預判與見解。
啟明創投的創始主管合伙人鄺子平指出,在AI 1.0時代,即深度學習時代,中國的人工智能落地場景在全球范圍內是最為領先、豐富且具備商業價值的。他認為,對于早期創業投資機構而言,最佳的進入時機是“早半步”——即在技術相對成熟但市場尚未引爆之際。他還提到,DeepSeek的推出及其全球成功,標志著其成本已降至可用水平。AI在教育領域的應用前景廣闊,其強大的交互能力有望催生全新的知識體系和教案。同時,AI也將為自動駕駛技術的落地提供重要支撐,并解決諸多長尾場景問題。中國在智能硬件消費品方面的強大能力,也將推動AI與智能硬件的深度融合,催生更多創新產品。
金沙江創投的主管合伙人朱嘯虎則分享了他對創新周期的看法。他認為,無論是早年的長視頻、打車、外賣還是共享單車,都曾經歷過被質疑盈利模式的階段,但最終都證明了其商業模式的可行性。進入科技時代后,元宇宙、SaaS軟件以及基礎模型領域也經歷了類似的泡沫期與快速“證偽”過程。他強調,美國的VC已不再投資于大模型,而是將資金轉向AI應用,每個垂直賽道中都有多家公司獲得風險投資。他還提到,積極擁抱AI的軟件企業將迎來高速增長,而那些在高峰期大量融資、燒錢的企業則可能面臨困境。創業公司應全力擁抱開源模型,而非浪費資源去訓練底層模型。
朱嘯虎進一步指出,技術路線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商業場景和產品。只有真正貼近市場需求的場景才能實現快速增長。他還提到,所有AI應用的壁壘都不在AI本身,而在AI之外,如對商業的深刻理解以及國際化戰略。在未來五年內,基于文本生成視頻的技術仍需借助人工編輯,這為創業公司提供了機遇。他還建議中國創業者在國內磨煉好產品和團隊后,盡早出海,以獲取更大的盈利空間。
高成投資的創始合伙人洪婧則從技術成熟度和商業化落地的角度進行了分析。她認為,市場對AI的潛力預期很高,但技術成熟和商業化落地仍需耐心。AI對現有軟件產品的影響大致可分為三類:被顛覆、受益以及催生AI服務的新產品類。她強調,未來不會有不擁抱AI的軟件企業,無論是ToC、ToP還是ToB領域,都將有大量AI落地應用。技術本身并不足以形成競爭壁壘,必須深度融入客戶經營場景,并持續沉淀高質量數據。客戶更關心的是預期的交付效果,而非技術本身。
洪婧還提到,生成式AI在商業化應用中仍面臨諸多挑戰,如幻覺問題、可解釋性、可溯源性等。她建議AI創業者不要試圖為整個大市場構建所有產品,而應聚焦于為首個目標市場開發最小可行產品,并逐步拓展。她相信,中國必將從“Copy to China”走向“Innovation from China”,并最終成為這場歷史機遇中的創新領潮者。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45-12130-0.htmlAI創投熱潮下,中國初創企業如何破局與領航?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