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消息,今日國內高校復旦大學正式推出了全新的科研計算平臺CFFF(Computing for the Future atFudan)。該平臺是由復旦大學與阿里云等合作打造,旨在發現和解決復雜科學問題。這一平臺采用先進的公共云模式,提供超千卡并行智能計算,并支持千億參數的大模型訓練。值得一提的是,CFFF平臺在國內高校中首次亮相,甚至領先于國際知名高校斯坦福大學等。
據介紹,CFFF平臺由兩部分組成,分別是面向多學科融合創新的AI forScience智能計算集群"切問"一號和面向高精尖研究的專用高性能計算集群"近思"一號。通過部署在復旦校內和托管在阿里云烏蘭察布數據中心的兩個集群,形成了一臺真正意義上的"超級計算機",實現了復旦大學四個校區所有實驗設備的高速接入,實現了異構算力的統一管理和計算任務的統一調度,滿足了不同應用場景下的科學智能研究與應用需求。
復旦大學人工智能創新與產業研究院院長漆遠表示,得益于公共云模式,CFFF平臺上的項目能夠享受到超千卡并行的智能算力,其中千卡并行的有效算力甚至達到了行業領先的92%。而且,公共云具有更低的碳排放和更綠色的特點。阿里云綠色數據中心技術結合烏蘭察布當地氣候優勢,使得CFFF平臺的平均電源使用效率(PUE)小于1.2,每年可節省總電力超過2000千瓦,節省電費500萬元,年均節碳量達到15噸。
據ITBEAR科技資訊了解,CFFF平臺上已經取得了第一個科研成果。復旦大學人工智能創新與產業研究院的李昊團隊發布了一款參數量達到45億的中短期天氣預報大模型,其預測效果在公開數據集上首次達到了業界公認的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ECMWF)集合平均水平,并將預測速度縮短到了3秒以內。李昊表示,基于CFFF平臺的千卡并行智能計算,這樣規模的大模型訓練只需要一天的時間,而傳統計算平臺很難達到這樣的效率。
復旦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金力表示,在以數據和智能技術為驅動的"大科學時代"中,高校如何在快速發展的科技創新環境中取得主動權,實現關鍵領域的創新突破,這是時代賦予高校的重要任務。智算平臺如CFFF將成為科研的重要支撐力量,大大提升科研效率,降低科研成本,并加速科學原理的發現和技術突破,為科學大模型的實現提供有力推動。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45-1078-0.html復旦大學推出國內首個高校云上科研智算平臺CFFF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