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能的加持下,個人或企業的成功或將不再取決于其‘短板’,而是取決于其最擅長的那部分。”11月10日,南開大學計算機學院副院長劉曉光在第六屆科技創新促進經濟發展論壇上表示,隨著人工智能的不斷演進,個性化AI助手指日可待,將使人們從自身不擅長的事務中抽身,投入到更熱愛、更具創造性的領域,“木桶短板”理論或將顛覆。
當天,以“人工智能時代下的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為主題的第六屆科技創新促進經濟發展論壇在福建廈門舉行,來自全國各高校、智庫、企業的130余名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分享科技創新成果,探討新形勢下科技創新促進經濟發展新路徑。
全社會創新創業門檻將大幅降低
生成式人工智能無疑是當下科技界關注熱點之一。不久前,ChatGPT迭代推出新版本,毫無編程經驗的用戶,也可以通過描述指令個性化定制自己的AI助手。
“這意味著開發垂直類大模型的難度大幅降低,全社會創新創業的門檻也會隨之降低,將會產生許多專注細分領域的‘小而美’企業。在未來創新創業中,個人或企業只需聚焦自身核心業務,打造最強的‘長板’,而其他部分,外包給相應專業機構完成。”劉曉光認為,AI大模型將成為重要的數字基礎設施,對各行各業產生潛在影響。正處于數字化轉型關鍵期的我國制造企業,應根據行業特點和企業需要加快布局私有模型以及行業大模型。
沈陽化工大學校長許光文認為,我國擁有世界最大規模的制造業,但利潤率普遍低于國外同類企業,產業數字化的需求緊迫,發展空間巨大。與此同時,我國數字化產業整體仍處于服務領域,關聯學術傳播、科技創新、工程開發等高端領域的仍主要依托或服從國外數字產業成果和規則。對此,他建議加快引導實體企業將制造過程、消耗排放、決策營銷等與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深度融合,推進制造業向綠色低碳、高端高值化轉型;加強數據資源建設和數字產業化途徑創新,推動我國數據產業化進入高端領域。
將人工智能視為先進生產力
“未來,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將在制造業領域帶來人機自然語言交互化、大模型標配化、戰略性支撐化這三方面變化。”在廈門市美亞柏科信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滕達看來,大模型已成為推動社會發展和進步的先進生產力。“想要跟上數字化變革獲得發展機會,必須要學會使用新工具。”他提出,未來考驗開發者和用戶的將不再是數據分析能力,而是針對大模型的問題設置及提問能力。
滕達建議,當務之急是針對大模型發展過程中存在的數據隱私和安全、法律與倫理、行業監管等問題,加快推動數據采集、治理和開放安全合規,加強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技術體系研究,保障人工智能技術有序發展。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華僑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致公黨中央副主席曹鴻鳴建議,從“制造大國”邁向“智造強國”,我國要加快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強力支撐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加速數字技術創新,大力提高制造業全要素生產率;激活“人才引擎”動能,打造制造業數字化競爭新優勢。
已連續舉辦六屆的科技創新促進經濟發展論壇由致公黨中央專門委員會辦公室、致公黨中央參政議政部指導,致公黨中央經濟委員會、致公黨中央科技委員會、致公黨福建省委會、福建省政協經濟委員會等共同主辦,是民主黨派匯聚眾智、助力發展、服務大局的有益渠道,已成為民主黨派參政履職的特色品牌。(記者 李麗云 符曉波)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16-22545-0.htmlAI不斷演進或將顛覆“木桶短板”理論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
上一篇: 鋼鐵工業迎來數字時代——2023鋼鐵數字創新大會側記
下一篇: 武漢商業航天飛向更廣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