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據金華日報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訊 吳璇 記者沈貞海
俗話說“清官難斷家務事”,但家里有一件家務事政府不管卻是不行的,那就是家庭暴力。
每年的11月25日是聯合國確立的“國際消除家庭暴力日”,也被稱作“國際反家庭暴力日”。根據全國婦聯的一項調查顯示,我國30%左右的家庭存在不同程度的家庭暴力,其中有95%以上都是丈夫對妻子的暴力。長期遭受暴力的婦女在精神上處于惶恐和受驚,一定程度上會喪失自信和自尊,被壓抑的恐懼和憎恨往往會導致“以暴制暴”的反抗。
在金華開發區,不要以為“毆打家庭成員”是你家的家務事,今年以來,在金華市婦聯的指導下,開發區整治打擊家暴行為,筑牢預防家暴“防火墻”,取得了一定成效。
多部門聯合讓“家丑”不怕說出口
“《反家庭暴力法》的頒布實施,進一步增強了婦女的維權意識,前來咨詢求助的受暴者較以往有所增加,也大多知道報警、搜集證據。”金華開發區黨工委副書記蘇榮兵說,如今在開發區,家暴不再是個人的家務事,而是多部門、全社會共同參與的系統工程。
據金華開發區政法辦統計,自2017年以來,婚姻家庭情感類糾紛警情呈上升趨勢。以三江街道為例,2019年因婚姻情感糾紛報警1157起,其中家庭糾紛為434起,而婚內家暴類警情高發,有245起之多,平均每月需處理20余起,涉及200余個家庭。
現實生活中,人們常把家庭暴力看成家務事,受害者不求助,鄰里不方便問,居委會、村委會無法管,派出所很難受理的現象。開發區婦工委主任邱建群表示,開發區一直在尋求一個解決家庭暴力問題的根本途徑,而推出“睦家園”反家暴行動項目,通過執法、司法、社區、婦工委等部門全面參與的途徑解決是新的探索。
以往,公安部門接到家暴警情后往往以勸導、出具家暴告誡書告誡施暴人員為主,而被施暴一方從家庭和睦角度出發往往選擇原諒。有專家指出,家暴只有零次和無數次的區別。施暴者往往存在著觀念上、心理上的問題,需要給予全面的教育和改造。
針對家暴案件高發的態勢,今年以來,金華開發區婦工委聯合金華公安江南分局在三江街道開展“睦家園”聯合行動試點。江南公安部門在接到家暴警情并做出相應處理后,施行“一警情三推送”,將家暴警情向街道、社區、婦工委進行推送,在婦工委、街道和社區環節則側重對家暴問題進行全面分析,聯合司法、街道、社區和社會力量等,綜合司法調解、老娘舅等社會調解和心理咨詢、社會公益等方式,對施暴者進行全面系統的教育。
“簡單來說,就是派出所負責調查定性、司法所負責司法調解、社區負責公益積分,婦工委負責監督執行。每個流程都有專人負責,從各個方面對‘睦家園’給予支持。”邱建群說,執法、司法、社區、婦工委等多方力量聯動,形成了維護婦兒權益的合力。
“社會諒解”讓施暴者謹慎出拳
“感謝公安機關再給我一次機會!”走出三江派出所的家庭心理援助咨詢室,莊先生(化名)發出這樣一句感嘆。在結婚后的十余年里,他第一次對家暴這個“家事”感到深刻的悔意和自責。
今年4月18日凌晨,三江派出所接到熱心市民報警,稱市民莊先生在家對其妻子“家暴”。接到報警后,民警第一時間趕赴現場進行調解。經了解,雙方已不是第一次產生矛盾,莊先生此前因實施家暴行為,已被警方告誡過一次。民警在調查取證后,對其做出“擬行政拘留處罰決定”,并將此警情推送給“睦家園”反家暴聯盟進行處置。
第二日一早,莊先生拿著家暴類警情通報表找到了已經提前知曉相關情況的街道婦工委主任邵麗娜,從她那兒領到了一本《“睦家園”反家暴行動社會諒解備忘錄》。此后兩個月,莊先生在社區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活動,妻子李女士也隨著莊先生一起接受“睦家園”反家暴心理援助工作室的調解。
“接受了系統的培訓教育,以及參與到社會公益活動后,我領會到自身行為的嚴重性。通過心理訪談,我們能冷靜看待我們的感情和關系,并提出自己的期待。”莊先生夫妻倆均表示會冷靜面對今后的生活。
莊先生的改變,得益于開發區創造性的引入“社會諒解”概念,即發生家暴案件后,不僅對家庭成員產生了傷害,還產生了相應的社會行政成本,施暴者不僅要取得被施暴者的諒解,還應通過各種志愿活動服務社會,取得社會的諒解。
家暴案件發生以后,派出所會對家暴違法行為調查定性,按再次報警、多次家暴、傷情嚴重、揚言報復等四類人員進行篩選,選擇合適的對象開具家暴警情通報表,由施暴人自愿選擇接受社會幫助及社會教育。隨后,施暴者帶著家暴類警情通報表到街道婦工委報到,并通過參與一些社會公益活動獲取一定的積分,由街道辦事處開具社會諒解書。最后,施暴人帶著社會諒解書回到派出所可申請不作出拘留處罰。
“要獲得社會諒解主要通過法律考試、培訓學習、志愿服務、司法調解、心理援助等途徑。完成相應科目獲取相應的公益積分,積分滿80分及以上,才能取得社會諒解書。”邵麗娜說,參加社會公益是整個項目的核心,不同的科目也有不同的負責人。
家二級心理咨詢師、三江派出所民警張利。圖據金華日報
心理援助讓家庭成員走出陰影
“家暴也是一種心理疾病。”在“睦家園”心理援助團隊負責人、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咨詢與治療專業碩士、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三江派出所民警張利看來,不僅家暴受害者需要心理援助,施暴者也同樣需要。
為破除施暴者與受害者自身的心理枷鎖,避免更多危害,今年4月,金華開發區組建了由7名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組成的志愿者團隊,針對相關人員提供公益咨詢,為“問題家庭”開出心理學角度的解決藥方。“通過對家暴警情梳理,系統式家庭心理咨詢理念適用于家暴警情的處置,即以家庭為工作對象,以心理學專業知識干預家庭互動、參與家庭矛盾化解,以期降低家暴復發率,維護社會穩定和諧。”張利說。
“通過老師們的心理援助,我選擇原諒老公,相信他以后會有改變。”在姜家社區居民楊先生的《社會諒解備忘錄》里,妻子陳女士寫著這樣一句話。今年8月,夫妻二人因為瑣事發生爭吵,一怒之下楊先生動手打了陳女士,導致妻子身上有多處淤青。報警后,這起“家暴案”進入了“睦家圓”反家暴聯合專項行動流程,張利和其他心理咨詢師將第一時間介入,從家庭暴力的起因入手,積極調整楊先生夫妻二人的情緒。經過兩次心理援助,楊先生表示會學會克制情緒,冷靜科學處理家庭矛盾,陳女士最終也選擇了原諒丈夫。
“在‘睦家園’反家暴聯合行動中,心理援助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主要用于解決家暴家庭成員的心理問題,致力于更深層次解決家暴矛盾糾紛的發生。”邱建群表示,“睦家園”一系列流程讓施暴者自己跑起來,推動問題家庭正視矛盾,提高求助主動性和動力,打破“家丑不外揚”“施暴者低成本優勢”障礙,切入和擾動家庭整體系統改變,從而降低家暴類警情數量,維護社會治安穩定。
隨著“睦家園”反家暴聯合行動的持續推進,開發區已逐漸形成“婦聯+公安機關+司法機構+社會組織”反家暴聯動模式。浙江省婦聯副主席童麗君一行在金調研“睦家圓”反家暴聯合行動運行機制和流程之后,認為該項目在基層治理上對家暴家庭這種特殊群體軟硬兼施、堵疏結合,既從嚴懲治了違法行為,又給予當事人改變的機會,值得總結和推廣。
自“睦家園”反家暴聯合行動試點以來,金華開發區已經對14個家庭16位施暴者進行了全面的引導和教育,通過參加考試和社會公益等活動,施暴者紛紛表示家暴不可取,家和萬事興,今后一定會控制情緒,冷靜科學處理家庭矛盾,不再隨意施暴。目前為止,16名施暴者也未出現再次施暴情況。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30-3013-0.html金華開發區:家暴不再只是“家務事”,創新“社會諒解”解題家暴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