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芯片,好像已經跌到白菜價了。”
這小半年來,已經不止一次看到類似的消息了。
就拿去年被炒得火熱的一些車用芯片為例,意法半導體旗下 L9369-TR 型芯片,就從去年每枚 3500 元的報價,直接跌到了 600 元左右。
某些型號的芯片,甚至還來了個“ 抹零 ”,從 200 元跌到了 20 元。
“ 遭殃 ”的,還有存儲芯片,例如去年漲到 1400 元左右的三星 980 固態硬盤,最近居然跌到了 600 元上下。
其他各類型號價格暴跌 50% 以上的情況,也都比比皆是。這波是等等黨應有盡有了。
咋才過了一年,直接就來了個兩級反轉?
甚至有老哥得知芯片能賺錢的消息,剛剛貸了款、賣了房,梭哈屯的芯片還沒捂熱,直接就來了波血本無歸。
好家伙,感覺芯片圈這陣勢和幣圈比起來,也毫不遜色啊。
這一切的一切,都讓不少的網友產生了疑問,那就是:芯片圈,到底發生甚么事兒了?
而今天呢,就準備和大伙們講講,芯片從暴漲到暴跌,背后的一些門道。
首先,為了弄懂背后邏輯,咱們必須提一個名叫“ 硅周期 ”的概念。
說到周期,了解經濟學的肯定不會陌生。
大概講的,就是說經濟活動常常會有繁榮、衰退、蕭條、復蘇四個階段交替更迭、循環往復的過程。
往大了看,就有“ 康波周期 ”這種五六十年一個循環、描述經濟大環境的周期。
因此,便有了“ 人生就是一場康波 ” “ 人生發財靠康波 ”這類的說法。
比如說在 2000 年,因為互聯網概念的大火,半導體行業大漲 38%。
結果第二年泡泡就炸了,直接來了波暴跌 26.8%,到了 2004 年左右,才逐漸恢復之前的增速。
之后靠著 PC 和手機的推動,半導體行業穩步發展,直到 2008 的金融危機才再次衰退。
后面又迎來了智能手機的大爆發、疫情、新能源車起勢等等。
所以這兩年看似反常的芯片大漲大跌,半導體行業大起大落,在歷史上已經經歷過好幾次了。
為了讓大伙們能更加了解硅周期,三星的故事可以說是典中典了。
因為它就曾多次靠周期反買,做到了別墅靠海,把硅周期玩弄于鼓掌之中。
上個世紀三星的那些逆周期的騷操作,因為年代太過久遠,差評君就不多介紹。
光拿大部分差友都經歷過的 2008 年前后來說,其實就能看出三星這個“ 逆周期大師 ”的功力。
大概的情況是在 2007 年初的時候,微軟推出了超吃性能,狂吃內存的 Vista 操作系統。
各大內存廠商一看,重大利好?。∮谑呛跫娂娚袭a能,準備躺著收錢。
結果大伙們應該都知道, 由于 Vista 系統配置要求過高,步子邁得太大扯開了褲襠等等原因,銷量遠不及預期。
全力生產的內存廠商們可以說是被血坑了一波。
再加上金融危機的火上澆油,DRAM 顆粒價格從 2.25 美元跌到了 1 美元以下。
理論上這個時候,各大存儲芯片廠商應該降低產能,及時止損才是。
但你們猜怎么著。當年的三星居然瘋狂地鋪產能,DRAM 的價格也繼續暴跌,甚至還跌破了成本價。
價格持續被壓低的內存圈子,可以說是哀鴻遍野。
而在后來的幾年里,因為頂不住虧損,有“ 歐洲存儲芯片之光 ”之稱的奇夢達和日本 內存巨頭爾必達,先后宣布退出生產并破產。
最后,韓國成了這次存儲芯片大戰中的贏家。
隨著新一輪的復蘇和繁榮周期的到來,鋪滿產能并耗死了競爭對手的三星,成了存儲芯片界的霸主。
俗話說得好,歷史給人類唯一的教訓,就是人類從來不吸取教訓。
在芯片持續火熱的情況下,訂單滿天飛、產能也繼續擴大,市場上甚至傳出了“ 硅周期 ”已經失效言論。
但結果,硅周期還是來了,由于所謂的“ 5G 換機潮”不及預期,今年第三季度智能手機出貨量下降 9 % ,;PC 也下降19.5%。
總之消費電子的疲軟,引發了 CPU 被砍單,存儲芯片庫存積壓等等問題。
從而拖了全球半導體行業增速的后腿。
只不過,存儲芯片和 CPU 是拉了,但汽車芯片卻依然吃香喝辣。
這么說吧,有些汽車芯片雖然從幾百元的單價,跌到了幾十塊錢,但價格依舊比前幾年高,這一波屬于價格回歸正常罷了。
這是因為,去年汽車芯片的暴漲,除了產能問題之外,更因為有不少的“ 職業芯片販子 ”的推波助瀾。
在今年七月份的時候,路透社就采訪過一位名叫 Kelvin Pang 的新加坡職業炒芯人。
這位老哥就通過經銷商渠道,在今年七月份囤了 62000 個車用芯片。
它們的原價大概是在每個 23.80 美元左右。
但他卻獅子大開口,打算以 375 美元的單價賣給中國的新能源車企。
說是之前有車企開出了 100 美元的單價,被他果斷拒絕。
在記者面前,他還很得意地表示,汽車制造商總要吃飯,說自己等得起。
類似的職業炒芯人,在不久前芯片價格飛漲的大環境下比比皆是。
而看著今年的芯片價格正在漸漸回歸正常,只能說,苦了那些高位接盤的倒爺們了。
在另一方面,硅周期的下行,其實也是一場對半導體圈兒選手們的考驗。
各位運動員們在周期面前,都秀出了實力,秀出了風采,展現出了一幅半導體圈眾生相。
像是臺積電這種歷經了無數周期,有話語權的硅圈老炮兒而言。所謂的“ 芯片雪崩 ”,并沒給他帶來太大影響。
雖然被砍了單,并且計劃減少資本支出 40 億美元。但因為穩扎穩打整技術,今年臺積電第三季度的財報相當好看,營收同比增長 47.86 %,毛利也從 51% 漲到了 60%。而且與 IoT 和汽車相關業務的比重,正在擴大。
光刻機巨頭 ASML 的第三度財報,也超越了大伙們的預期,第三季度新增訂單金額達到了 89 億歐元,創下了歷史新高。
其中 SK 海力士、美光這些存儲芯片廠家,就沒那么愉快了。海力士第三季度利潤暴跌 60%,計劃明年削減開支 50%;美光則凈利潤下降 43%,同樣決定削減明年的開支。
同樣難受的,還有整 CPU 的英特爾與搞 GPU 的英偉達。這英家二少的多少有些難兄難弟了。包括國內的半導體產業,增速也在放緩,差評君就不多贅述了。
最后呢,差評君想說的是,根據國際貨幣基金會的預測,明年全球宏觀經濟的增速會比今年更少。IC insights 也預測,明年的半導體行業的增速很可能是 0。
所以在雙重壓力下,目前的芯片圈兒,可能只是剛剛刮起了北風。而凜冬將至,只有真正有實力的企業,才能熬過這個冬天,看到下一個周期的春暖花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