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國家會展中心(上海)迎來了備受矚目的第二十一屆上海國際汽車工業展覽會,簡稱“2025上海車展”,展覽將持續至5月2日。
此次車展規模宏大,吸引了來自全球26個國家和地區的近千家知名企業參展,展示面積超過36萬平方米,參展國別之多、規模之大均創歷史新高。車展期間,還將舉辦近20場專業會議和論壇,聚焦汽車關鍵技術、半導體產業、汽車出海以及供應鏈可持續發展等前沿話題。
作為國際汽車行業的風向標,上海車展今年迎來了眾多新車型的亮相。超過百款首發新車在此驚艷登場,小米汽車、鴻蒙智行、蔚來等品牌首次亮相上海車展,為觀眾帶來了全新的視覺體驗。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韓系品牌現代和起亞缺席了此次車展,同樣缺席的還有法系品牌東風雪鐵龍和東風標致。盡管如此,預計觀展人數仍將超過上屆的90.6萬人次。
智能駕駛技術成為本屆車展的亮點之一。多家智能駕駛公司在主場館設立了展位,包括地平線、華為智能解決方案BU、Momenta等。然而,隨著智能駕駛技術的快速發展,智駕安全問題也日益凸顯。特別是在小米SU7爆燃事故以及工信部提出車企不得夸大和虛假宣傳輔助駕駛功能之后,智能駕駛的花式營銷被緊急剎車。
車展上,一些車企開始弱化對“智能駕駛”的宣傳。例如,小米汽車在車展上更多地強調了其金融服務,首付僅需3.2萬元起,而在人車家全生態層面的宣傳中,則減少了智能駕駛的表述。比亞迪也調整了其宣傳策略,將輔助駕駛系統“天神之眼”更名為“駕駛輔助”,載客泊車改為下車泊入。
然而,仍有部分企業在宣傳中強調智能駕駛技術的優勢。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 CEO靳玉志在車展上發布了華為乾崑智駕DS 4,并宣布其首發高速L3解決方案。小馬智行Pony.AI也在展臺上展示了其強大的自動駕駛技術能力。
針對智能駕駛的安全性挑戰,普華永道中國汽車行業主管合伙人金軍表示,智能駕駛技術的安全可靠性以及經濟成本性是智能汽車行業可持續發展面臨的挑戰。他強調,自動駕駛系統應通過更嚴格的測試和驗證,確保行駛安全,同時降低核心硬件成本,優化算法,減少算力需求。
近期,智能駕駛領域事故頻發,引發了社會對智能駕駛安全的廣泛關注。工信部聯合市場監管總局發布了相關通知,從多個方面加強智能網聯汽車產品的準入、召回及軟件在線升級管理。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和中國汽車工程學會也聯合發出了倡議書,呼吁企業杜絕虛假宣傳和過度營銷,強化自律意識,構建良性發展生態。
在車展上,許多車企和汽車零部件供應商開始轉向強調汽車的智能化轉型。智能化體驗已成為購車決策中的重要因素,僅次于汽車質量和性能。高達76%的用戶認為“高速NOA”很必要,64%的用戶認為“城市NOA”很必要,77%的用戶認為“自動泊車”很必要。
除了智能駕駛技術,汽車芯片和機器人也成為本屆車展的亮點。上汽集團展出了其基于AGIBOT(智元)的人形機器人產品,小鵬汽車也首次展示了其人形機器人Iron。英特爾發布了第二代AI增強軟件定義汽車(SDV)SoC,并與多家公司建立了合作關系,加速智能汽車生態的建設。
車展上還展示了多款汽車芯片產品,包括黑芝麻智能的華山系列自動駕駛芯片平臺、聯發科的車載通訊平臺R17等。上海車展5.2H區域還設立了“中國芯展區”,展示了眾多芯片產品,凸顯了芯片在汽車產業鏈中的重要性。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45-12501-0.html2025上海車展盛況:車企智駕宣傳降溫,芯片與人形機器人成新焦點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