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的一場盛會中,航天史領域的又一力作《地出:人類初次看見完整地球》中文版新書首發分享會圓滿舉行。此次活動不僅標志著該書正式與中國讀者見面,更引發了一場關于人類進入太空時代后深刻思考的學術盛宴。
會上,中國空間科學學會理事長吳季帶來了題為“關于人類進入太空時代之后的思考”的精彩報告。他深刻闡述了太空科技在過去六十多年里帶給人類的三次重要啟示。首次啟示源自人造衛星時代,人們從太空俯瞰地球,這一視角的轉變促使人類形成了保護地球、追求可持續發展的共識。第二次啟示則來自載人登月任務,宇航員從月球回望地球,這一壯麗的景象進一步拓寬了人類的視野,推動了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深入人心。而第三次啟示則是系外行星的發現,這一發現讓人類開始思考如何在浩瀚的宇宙中延續人類文明。
在吳季的報告中,他還提到了太空科技發展的迅猛態勢,尤其是商業太空領域的崛起。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未來或將有成千上萬的普通人有機會進入太空,親身體驗太空帶來的震撼與啟示。然而,截至目前,僅有數百名宇航員曾到訪過近地軌道空間站,而登上月球的更是屈指可數。盡管如此,自2021年以來,英美商業航天企業已成功實施太空旅游飛行,預示著太空旅游市場的廣闊前景。
吳季強調,太空科技的發展不僅改變了人類對宇宙的認知,也深刻影響了人類的思考方式和價值觀。他提到,自1995年首顆系外行星被發現以來,人類已經發現了超過五千顆系外行星,這一發現進一步激發了人類對宇宙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在分享會上,專家學者們還就太空科技的歷史、現狀和未來進行了深入的研討和交流。他們一致認為,回顧人類進入太空的歷史,特別是重溫人類初次看見完整地球的歷史時刻,對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具有重要意義。
據悉,《地出:人類初次看見完整地球》一書基于美國阿波羅8號任務宇航員拍攝的標志性照片“地出”進行深入研究,由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科學史專家羅伯特·普爾撰寫。此次中文版在保留原版精髓的基礎上,進行了部分調整和創新,如插圖變為彩色,并新增了“冷戰與藍色行星”一章。該書的出版不僅豐富了國內航天史領域的學術研究,也為廣大讀者提供了一部了解人類太空探索歷程的佳作。
分享會上,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原所長張柏春、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教授焦維新等專家學者也應邀出席,并與讀者進行了互動交流。他們紛紛表示,此次活動不僅讓他們有機會深入了解航天史領域的前沿研究,也激發了他們對太空探索的熱情和期待。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45-12426-0.html太空啟示錄:《地出》中文版首發,探索人類航天歷程的三次思想飛躍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
上一篇: 比亞迪鯊魚皮卡國內上市呼聲高,是市場需求還是網友“恨鐵不成鋼”?
下一篇: 豐田電動化轉型,中國成關鍵學習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