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巨頭的版圖中,人工智能(AI)正逐漸成為不可忽視的核心驅動力。從財報亮點到市場利好消息,AI的身影無處不在,引領著行業的新風向。
百度近期的財報便是一個生動的例子,盡管整體業績喜憂參半,但AI無疑是其中的高光時刻。文心大模型的日均調用量實現了驚人的增長,一年間激增33倍,達到16.5億次。同時,百度文庫也憑借超過4000萬的付費用戶,穩居全球第二、中國第一的寶座。
阿里巴巴同樣在AI領域大放異彩。先是其開源大模型通義千問(Qwen)受到DeepSeek熱潮的帶動而備受矚目,隨后發布的Qwen2.5-Max模型更是被譽為性能超越DeepSeek V3。更令人矚目的是,阿里與蘋果在AI業務上的合作,這一消息直接推動了其股價的大幅上漲。
然而,自DeepSeek出圈以來,科技巨頭們在AI領域的焦慮似乎并未因成果而減少。面對一個初創團隊打造的產品竟能一鳴驚人,大廠們不得不重新審視自己的戰略。DeepSeek不僅收獲了市場的廣泛關注,其成本利潤率更是高達545%(理論收益),每天的理論利潤可達346萬元,這無疑給大廠們帶來了更大的壓力。
在這種背景下,大廠們開始調整策略。一方面,它們紛紛宣布接入DeepSeek,試圖通過合作來減輕競爭壓力;另一方面,它們也將自家的大模型從閉源轉向開源,甚至不惜犧牲C端產品的商業化路徑,選擇免費開放。
在DeepSeek出現之前,大廠們做AI的策略普遍是高投入、高舉高打,圍繞自身優勢打造產品。大模型作為AI行業的基礎設施,吸引了包括百度、騰訊、阿里、字節、快手等互聯網大廠,以及華為等消費電子廠商和科大訊飛等智能語音廠商的競相布局。相較于初創公司,大廠們擁有更雄厚的資金和人才儲備。
從技術迭代速度和公開信息來看,大廠們的大模型在底層技術上并無根本性差異,但在入場時間、模型定位和市場策略上卻各有千秋。例如,華為雖然最早布局,但其大模型主要面向產業專用方向;而百度則在通用智能大模型上率先行動,啟動了文心一言大模型的邀測。
這些差異使得各家大模型在優勢場景上各不相同。文心一言在長文本處理和多語種對話上表現出色,混元在社交場景更勝一籌,豆包在生成內容和精準推薦上領先,通義千問在電商推薦場景響應迅速,而盤古則以其執行速度和泛化能力高效應對大規模任務。
市場策略方面,大廠們對自身能力和行業趨勢的判斷各不相同。字節、快手、訊飛、華為堅持閉源策略,而百度、騰訊、阿里則選擇大部分開源。在TO C應用上,百度、騰訊、阿里采取了免費路線,而字節、快手、訊飛則提供有限次數的免費額度。
開源的甜頭已經被阿里所嘗。根據開源AI平臺Hugging Face發布的最新榜單,排名前十的開源大模型全部基于阿里通義千問的衍生模型。在TO C產品中,堅持免費的豆包在過去一年中漲勢迅猛,根據AI產品榜顯示,2025年1月豆包的國內月活用戶數排名第一,遠超其他大廠應用。
然而,大廠們在大模型整體能力上的排名仍然是一個謎。多位從業者表示,由于頂級大模型多以閉源為主,信息不完全透明,因此判斷各家能力并非易事。盡管如此,弗若斯特沙利文在《2024年中國大模型能力評測》報告中仍然指出,百度文心一言、騰訊混元、阿里通義千問等大廠大模型位于第一梯隊。
DeepSeek的出現促使大廠們重新審視AI戰略布局,并帶來了四大轉變。一是從閉源到開源的重大轉變。不止一位從業者指出,DeepSeek的火爆離不開其開源策略。大廠們開始傾向于通過生態綁定實現長期收益,而非單純依賴技術保密。
二是業務重點從TO B轉向“雙線并行”。盡管大廠們當前盈利仍主要依賴B端,但近期很多大廠開始重視TO C應用的推廣。例如騰訊加大對元寶的宣傳力度,多渠道投放廣告。
三是TO C應用從收費變為免費。在DeepSeek大火后,國內百度的文心一言、國外OpenAI即將推出的GPT-5都宣布將免費對用戶開放。這一策略旨在拉攏更多用戶,提高市場占有率。
四是從重投入到降本打價格戰。DeepSeek以極低的GPU成本訓練出與OpenAI GPT-4能力相當的模型,這讓大廠們開始反思高投入的策略。大模型的競爭已經從“技術為先”轉向為“成本+生態”。
在這四大變化中,對大廠影響最大的是開源和免費。開源面臨著收益損失和技術風險,但同時也可能吸引更多的技術開發者和合作公司。免費策略則旨在快速占領C端市場,但用戶對chatbot工具的忠誠度低和付費意識不強也是大廠們需要面對的挑戰。
盡管如此,大廠們仍然不得不采取這些策略來應對DeepSeek引發的鲇魚效應。在成本與生態的綜合較量中,開源和免費策略成為了一把雙刃劍。盡管這些措施短期內可能會降低自身收益,但大廠們為了保持競爭力,也不得不為之。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45-11365-0.htmlDeepSeek火爆后,大廠AI如何破局自救?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