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I領域的激烈競爭中,騰訊以一種截然不同的策略嶄露頭角。隨著DeepSeek迅速占據市場主導地位,業界開始重新審視各大科技巨頭的布局與步伐,其中騰訊的穩健策略尤為引人注目。
騰訊,這家以游戲和社交業務聞名的互聯網巨頭,在AI大模型的浪潮中并未急于沖鋒。當百度、阿里等競爭對手紛紛推出自家的大模型時,騰訊顯得相對沉默。直到2023年9月,騰訊的混元大模型才姍姍來遲,且最初僅通過騰訊云向產業開放,并未直接面向C端用戶。直至2024年5月,騰訊才推出對標文心一言的APP元寶,而此時文心一言已上線一年多。
騰訊的這種“慢半拍”策略,實際上是其深思熟慮的結果。一方面,騰訊對AI市場的判斷相對謹慎,認為國內ToB市場并不如美國那樣活躍,AI收入的爆炸性增長可能性不大。因此,騰訊更傾向于將資源集中在自身擅長的游戲和社交領域。另一方面,AI的商業模式尚未完全成熟,騰訊更看重技術的落地與應用,而非單純追求速度。
騰訊的打法歷來是“后發制人”,善于在觀望中尋找最佳時機出手。這種策略在游戲業務中體現得淋漓盡致,騰訊往往能在競爭對手開拓新賽道后,憑借強大的收割能力后來居上。例如,在大逃殺游戲風靡一時之際,騰訊并未急于推出類似產品,而是穩坐釣魚臺,最終通過代理并手游化《絕地求生》,收獲了自家最賺錢的游戲之一《和平精英》。
在AI領域,騰訊的這種策略再次顯現出其優勢。隨著DeepSeek的崛起,許多大廠在模型層面的投入變得意義不大。DeepSeek的橫空出世,讓AI市場的格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免費且強大的模型讓付費的競品黯然失色。此時,騰訊的流量、應用場景和服務生態等資源優勢開始凸顯。
當微信宣布接入DeepSeek后,市場反響熱烈,騰訊股價隨之大漲。這證明了騰訊在AI領域的穩健策略并未讓其錯失良機,反而讓其有機會收割到一波AI紅利。騰訊的流量能力,在DeepSeek一統模型端后,成為了更稀缺的資源。
與騰訊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百度。百度在AI領域布局廣泛,深入芯片、模型、應用等多個層面,試圖建立自己的規則。然而,在LLM領域,早并不意味著就能成為贏家。DeepSeek的出現,讓百度等大廠的自研大模型面臨重新評估價值的挑戰。盡管百度搜索宣布全面接入DeepSeek,試圖將劣勢轉化為優勢,但不可否認的是,百度已經付出了不小的試錯成本。
騰訊的穩健策略并非沒有挑戰。在C端市場,騰訊需要面對字節跳動、阿里等其他對手的激烈競爭。這些對手推出的LLM應用,如豆包、KIMI等,已經擁有了一定的用戶基礎。在B端市場,騰訊同樣面臨阿里云等競爭對手的強有力挑戰。然而,騰訊仍擁有一些獨一無二的優勢,如微信龐大的用戶量、聊天、內容、服務生態等。
微信的用戶量龐大,為騰訊AI在更廣大的市場,尤其是下沉市場帶來了獨特的優勢。微信的聊天、公眾號、視頻號、生活服務等功能,與LLM的結合將為用戶帶來更加豐富和便捷的體驗。例如,當用戶詢問餐廳推薦時,微信可以整合地圖信息給出答案,甚至通過視頻號上的視頻展示餐廳環境,這種整合生態的能力是ChatGPT等專業AI工具所無法比擬的。
隨著AI技術的不斷發展,騰訊在流量、應用場景和服務生態等方面的優勢將愈發凸顯。在DeepSeek一統模型端的背景下,騰訊的這些資源將成為更稀缺的資產,為其在AI領域的競爭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騰訊的穩健策略并非沒有爭議,但其在AI領域的表現卻令人刮目相看。在競爭激烈的AI市場中,騰訊憑借自身的獨特優勢,有望在未來的競爭中占據一席之地。
值得注意的是,騰訊在AI領域的投入并未盲目跟風。盡管其在研發上的支出相比其他巨頭并不算大方,但隨著DeepSeek的崛起,許多大廠的模型研發成果已經失去原有價值。騰訊在模型層的不緊不慢,反而讓其有機會與其他大廠站在同一起跑線上。
總的來說,騰訊在AI領域的穩健策略讓其避免了盲目投入和無效競爭。隨著DeepSeek的普及和騰訊自身優勢的凸顯,騰訊有望在AI領域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45-10876-0.html騰訊慢半拍卻成AI收割王?流量生態成新戰場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