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前我們還對“元宇宙”概念感到陌生,1年多前還沒有ChatGPT,40多天前沒有人知道Sora是什么。而當清華大學教授陳昌鳳帶著一首由AI作詞作曲演唱的《三月的成都》,出現在第十一屆中國網絡視聽大會的論壇時,現場座無虛席,連會場門口都堵滿了人。
3月30日,第十一屆中國網絡視聽大會在四川成都落幕。本屆大會以“極視聽,強賦能”為主題,“AIGC”“5G”“大模型”“VR”“云計算”……一個個極具科技感的詞匯不斷出現在各類演講和展覽中,成為全行業目光的聚焦點。記者注意到,共有9場分論壇的主題與“科技賦能”直接相關,在大會設置的新技術與精品節目特色展區,一系列前沿科技成果和創新應用集中亮相,為網絡視聽行業帶來質量與效率的雙重變革。
以科技之美凸顯中華文化之風
在今年央視春晚的舞臺上,節目《山河詩長安》以科技手段讓動畫電影《長安三萬里》中的李白與西安分會場“夢幻聯動”,一句“天生我材必有用”蕩氣回腸。在本屆大會上,科技是焦點,而科技的底色是文化。
由AI制作的動畫《千秋詩頌》演繹了統編語文教材中的200多首詩詞。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上海總站技術部副牽頭人陳格平介紹,央視聽大模型深入了解詩詞背后的歷史背景和內涵,創建具有中華文化特色的訓練數據集,確保了服飾、建筑、道具等細節的真實性。
湖南廣播影視集團有限公司(湖南廣播電視臺)黨委委員、副總經理、副臺長蔡懷軍談到,無論是綜藝節目《聲生不息·寶島季》的多地跨屏,還是紀錄片《中國》第三季的“繪畫+CG”、《超時空尋找》的歷史還原,都讓“科技之美”凸顯了“中華文化之風”。
蔡懷軍介紹,一年前,湖南廣電開始打造“數字文博大平臺”,靈感源于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熱衷于國風國潮,“我們自研了3D建模技術,解決了文物數字化效率卡點的問題。同時開發了‘智能工具箱’,鼓勵全球用戶共創,助推文物活起來、走出去”。2024年,湖南廣電仍在推進這樣的探索:紀錄片《馬王堆·歲月不朽》讓文物“活起來”,讓“主流”成為“頂流”。
國內首部AI全流程微短劇《中國神話》于近日上線,該劇演繹了6個經典的神話故事,其美術分鏡、視頻配音配樂等,全部由AI完成。央視網黨委書記、董事長過彤介紹,該劇的多語種版本在博鰲亞洲論壇上發布,神話中的嫦娥與嫦娥五號進行了“跨時空對話”。
國級一級演員、出品人高亞麟談到,時下大熱的微短劇受到以AIGC、虛擬制作為代表的新技術的影響,“微短劇本身所具有的劇集時間短、制作成本低、制作周期短的特點,使其相較于其他視聽形態,可以更好地試驗這些新技術”。高亞麟認為,從長期看,隨著新技術不斷滲透進微短劇制作全流程,兩者的深度融合將催生出更多機會,“比如,VR、AR等將開啟微短劇的新型創作方式,而類似互動短劇這樣的內容形態,隨著AIGC的迭代發展,用戶體驗過程也會隨之變得更為智能”。
AI會編劇也會演戲
在本屆大會上,蔡懷軍帶來的“愛芒”——國內首個綜藝AI導演,雖然出道不久,但正在以幾何倍速成長?!拔覀兒茉缇痛罱恕⒐竽P汀?,聚焦應用、專業性強,可管、可控。目前,數千種新技術被廣泛應用在湖南廣電的綜藝節目、紀錄片、電視劇、晚會等,新技術使用占比超過90%。比如,‘AI智選劇本’讓微短劇的劇本評估量翻番,創作效能提升40%。”蔡懷軍說。
愛奇藝創始人、首席執行官龔宇談到,借助AI的劇本理解系統,可以隨時將劇本、小說濃縮為故事大綱,還可以撰寫人物小傳,提取人物關系圖譜,輔助進行劇本評估;愛奇藝很高比例的宣傳海報也由AI輔助生成,“像聊天一樣提需求,還能批量產出海報,效率大幅度提升”。
在人工智能領域,“數字人”受到格外關注。大會首次開設“AIGC與數字人發展論壇”,360集團創始人周鴻祎更是以“數字分身”參加大會。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博”數字文化藝術博物館總經理馮宇,以少年李白數字人為例說,“它與大模型結合后,已經可以和觀眾流暢地進行對話和對詩,進一步提升了數字人的想象空間”。
2023年8月,阿里大文娛數字人“厘里”亮相改編自國潮漫畫的真人劇《異人之下》,開創了數字人參演電視劇的先河?!袄謇铩眻猿殖瑢憣嵉姆较?,其皮膚質感、毛發、眼神、表情都更接近真人,這也讓它和演員們真正有了對手戲和交流感。該劇導演許宏宇說:“技術的背后是創意,創意的背后則需要我們以中華文化為基底激發想象力,而數字人參演電視劇為影視創作提供了更多可能。”
該論壇發布的《中國虛擬數字人影響力指數報告》顯示,2023年,“數字人、虛擬人”相關企業99.3萬余家,其中年度新增相關企業41.7萬余家,與2022年同比上漲超四成。
讓影視技術“能秀”又“好用”
本屆大會吸引了2000多家業內企業和機構、1萬余名嘉賓參會。行業首款影視制作車還出現在會場,吸引眾多參會者上車。該車全長12米,分為導演區、制作區、生活區和數據中心4個區域,可為導演和后期工種提供一站式軟硬件服務和集體辦公環境。主創人員可通過導演區的監看墻,跨地區遠程監看和指揮調度。制作區的后期機房則可支持DIT、調色、現場剪輯人員同時工作,輔助導演實時規劃拍攝計劃。
阿里大文娛集團CTO鄭勇認為,隨著技術應用“最后一公里”的突破,將會有一套基于AI的全新影視制作流程出現,技術工作者要打造“應用級”新技術,讓影視技術從“秀起來”到“用起來”。
在鄭勇看來,能否提質增效、規模化應用到實際工作中,是衡量“應用級”新技術的重要標準,而“虛擬拍攝”就是典型代表?!巴ㄟ^優化AI算法,優酷讓虛擬拍攝的現場調試時間從兩小時縮短至20分鐘。多場景的快速搭建、切換,也讓虛拍場次的拍攝效率提升35%以上?!睋嘎?,優酷目前正在拍攝的多部劇集中,虛拍的全劇占比最高已達到10%,未來在科幻劇中有望接近50%。
目前,北京、青島、橫店等多地已建成數字化影棚,全面覆蓋劇組的拍攝需求?!拔覀兣c硬件合作廠商定制開發了國內首個專用于虛擬拍攝的LED屏,在數控燈光、追蹤系統的配合下,解決了光線亮不上去也暗不下來,以及虛擬拍攝不能拍動作戲等行業難題?!编嵱抡f。
前不久殺青的《清明上河圖密碼》,就有8個主要場景應用了虛擬拍攝,包括樹下雪景、日落湖邊、廢船墓場等場面,這些場景如果實地取景將是一個耗時耗力的大工程?!敖柚撆募夹g,不僅顯著提升了拍攝效率,真實的現場感也讓演員入戲更快、體感更好?!痹搫】偙O制陶昆說,“除了降本增效,虛擬拍攝的更大價值在于,為影視創作提供了一種全新的可能。它不僅擴大了創作的空間范圍,還拓寬了創作者的想象空間?!?span style="display:none">Xz028資訊網——每日最新資訊28at.com
本報成都3月30日電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蔣肖斌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44-3797-0.html人工智能時代,“科技之美”更展“文化之風”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