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藝人林志穎駕駛一輛特斯拉Model X在臺灣桃園市發生自撞意外,致車輛起火,他與坐在副駕駛位置的兒子Jenson受傷、被送往醫院治療。
據悉,這場車禍導致了林志穎顏面骨折、肱骨粉碎性骨折與腦部的輕微損傷。
而根據救助林志穎的好心人描述,林志穎面部受傷嚴重,有些部位甚至塌陷了,眼睛也腫了,根本看不出來是林志穎本人。
消息一經傳出,粉絲們紛紛扼腕嘆息。
曾經憑借《放羊的星星》等經典偶像劇走紅的林志穎是不少人的童年男神,沒有被歲月奪走的神仙顏值難道要被一場車禍奪走了嗎?
不過就在粉絲們感到惋惜的同時,林志穎的醫生透露了治療方案。
醫生表示現在的整容技術已有了很大進步,或許可以用3D面部重建的方法,為林志穎重建受傷前的容貌。
近年來,3D面部重建技術逐漸發展成熟,并被認為是元宇宙基建中的一項重要技術。
那么3D面部重建能幫“不老男神”找回神仙顏值嗎?這項技術是如何在元宇宙時代成為連接虛擬與現實的橋梁的?
3D面部重建技術,簡單來說就是根據人像中面部各部位的空間關系,在計算機中還原出一個三維立體模型的技術。
如今的3D面部重建只需要為計算機提供一張2D照片,計算機就能在人臉上標注出上千個固定位置的點,這些點也就是三維建模中的一個個坐標。
這個重新建立出的坐標系以數字化的方式體現了人臉的面部特征與表情。
有了精確的數據,計算機就可以利用算法讓這個3D人臉模型動起來。
其原理是移動面部上的某一個或一群坐標點,使得某部位拉伸或收縮,以實現表情神態的變化。
從影視劇、游戲制作中的寫實虛擬人到爆火的虛擬主播再到抖音的虛擬妝容特效,3D面部重建技術在文娛等領域已有了不少熱門應用。
而在實際生活中,3D重建技術還能發揮更多的作用。
據林志穎的醫療團隊介紹,他們將會在確認林志穎傷情較為穩定后為他進行面部整形手術。
具體方案為使用鈦金屬進行內固定,并對是否需要使用3D打印技術進行面部重建進行評估。
由于林志穎這次面部遭遇了粉碎性骨折,鈦金屬將替代他的一部分面部骨骼,將余下骨骼連接起來,起到支撐的作用。
而其他更加精細的骨骼則可以通過3D面部重建出的模型打印出來,植入人體。最后骨細胞和面部血肉組織就可以附著在人造骨骼上重新生長出來。
雖然將金屬和人造模型植入人體聽上去有點駭人聽聞,但3D面部重建在醫學上已經有了不少應用案例。
它提升了醫生手術的精準度與穩定性,幫助不少因意外或疾病毀容的患者重塑了人生中的“第二張臉”,回歸正常人的生活。
例如早在2015年,就有一名來自澳洲的男子Richard Stratton接受過3D面部重建手術,成為了人類史上第一個擁有 3D 打印鈦合金下巴的人。
據了解,Richard Stratton在童年的時候曾經發生了一次事故,導致他失去了左邊下頜與頭蓋骨中間的關節部分。從此正常咀嚼和移動下巴對他來說成為了一件無法實現的難題。
不過,3D 打印技術的發展啟發了他的醫生。
于是經過醫療團隊與澳大利亞墨爾本的 3D Medical 醫學打印公司的合作,一個鈦合金和 3D 打印塑料相結合的下巴就這樣誕生了。
這個人工打造的3D下巴既能最大程度地保護頭蓋骨,又能避免金屬關節對顱腔造成磨損和腐蝕,讓患者從此告別了無法咀嚼的慘痛生活。
甚至以在接受手術后6周的照片看來,Richard Stratton的容貌也比過去更加端正帥氣。
相信今天更加成熟的3D面部重建技術,一定能幫“不老男神”林志穎重新找回神仙顏值。
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州,曾發生過一樁駭人聳聽的案件。
受害者的遺體被殘忍分尸,警方只發現一個頭部,而且面目全非。
事實上,不少罪犯之所以毀掉受害者的尸體,就是為了掩蓋受害者的身份,從而斷掉警方破案的重要線索。
但在這起案件中,一名法醫專家和一位在賓州愛丁堡大學執教的Michelle Vitali教授卻根據受害者的遺體制作出了她的3D打印半身像。
當然,制作這樣一個3D打印肖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專家們需要將CT掃描轉換為3D打印,再將其作為重建的基礎,最后用黏土塑形還原。
根據高精度的面部還原,這位不幸的女士將更有可能被熟人認出,為警方提供更多線索。也能夠讓更多公眾了解到這一案情。
而除了面部重建,警方還能運用3D重建對犯罪現場進行還原。
去年,蘇州檢察院在全國首創VR全息復刻辦案,精確還原了兇殺現場的細節。
根據蘇州市人民檢察院檢察信息技術部主任的介紹,以往刑偵辦案人員往往采用拍照、錄像等方式來記錄案件現場。
但對于一些重大復雜的案件,僅依靠傳統的現場勘查筆錄來“腦補”,是難以實現案件的場景化重現的,對案情的還原也不夠直觀。
而經過3D重建出的虛擬場景,不僅重建速度快,還能將作案工具植入場景,方便進行案件推演,提升了警方溝通、交流的便利性。
最后案發現場還能以數據化的方式被永久保存下來,不用擔心現場隨著時間被破壞,在刑偵案件中具有很高的實際利用價值。
3D重建技術既然能用在刑偵案件的死者身上,當然也能用在古人類遺骸上。
考古學家們可以根據挖掘出的歷史遺物碎片、古人類遺骸,通過3D重建技術的還原,讓古人類在虛擬世界里“重生”。
例如去年美國弗吉尼亞州一家DNA公司的研究人員就利用了一種被稱為“法醫DNA表型”的技術手段,對三具木乃伊進行基因測序,并根據得到的結果重建了2792年前三名古埃及人的容貌。
據悉,這是研究人員首次對古人類使用這種技術。
研究人員發現,這三名埃及男子屬于一個古老的尼羅河社區,估計生活在2023年至2797年前,他們有淺棕色的皮膚,深色的眼睛和頭發。
根據DNA測序結果,研究人員能夠推測出任何種族背景的人的遺傳血統、眼睛顏色、頭發顏色、皮膚顏色、雀斑和臉型等特征,并由此在電腦上生成一個電子圖像。
他們生成了木乃伊面部特征的3D網格,并使用熱圖來表現三人之間的差異。這樣就可以對每個人的面部細節進行細化。
經過3D重建技術的還原,研究人員能夠更加直觀地發現更多關于古人類的歷史細節,在虛擬空間中還原古人類的相貌與生活場景。
這有助于考古學家們剝離掩蓋在泥沙之下的歷史真相,用科技實現那些被歲月模糊了的文物與歷史在元宇宙中的“重生”。
總之,3D重建技術還將被持續開發應用,出現在生活中的各種場景。它將成為元宇宙與現實的“接口”,為我們帶來虛實共生的融合體驗。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40-433-0.html林志穎或進行3D面部重建,元宇宙能幫他找回神仙顏值嗎?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
上一篇: 元宇宙社交,字節也跳不動了?
下一篇: 天下秀,“送水人”不好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