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評論員 文清蔓
實習生 王金瑞
2萬多元買來的空調,在網上找了維修師傅上門,對方收了8600元維修費卻沒修好。近日,該新聞引發了眾多網友熱議。烈日炎炎,空調、冰箱等“避暑神器”報修量明顯增加,維修服務需求也水漲船高。然而,當前家電維修服務市場魚龍混雜,為居民生活帶來了不少困擾。(據7月30日人民網報道)
消費者通過“人民投訴”反映在信息服務平臺搜到的空調維修服務,花了上千元沒有解決問題,維修方失聯(圖源:“人民投訴”用戶)
“我空調開制冷,出的熱風,問了兩三個人,說了好幾個毛病,現在又讓我換主板,一個五百起步”,一些網友在評論區分享了自家維修時的“遇刺”經歷:“維修門鎖的也是,最后的結果是你不按照他的價格換個新鎖,就得自己看著門。”在某投訴平臺上,聚集了千余位維權者,投訴高頻詞是“亂收費”“服務欺詐”,比如更換燈管395元、疏通馬桶960元、防水補漏2000元等。事實上,在維修服務市場中,以次充好、小“病”大修、虛構故障、坐地起價等現象屬于沉疴積弊。據中消協發布的《2023年全國消協組織受理投訴情況分析》,售后服務在各類消費者投訴中位居榜首,其中家用電子電器類投訴15.8萬件,比例最大,亟須引起行業和相關部門重視。
站在消費者的視角來看,選擇上門維修,本就是為了圖個方便省心,希望通過專業的服務快速解決家電故障。然而,錢花了,家電卻沒有修好。既付出了經濟成本,又付出了時間成本,維修結果卻不盡如人意。“這樣的上門維修讓人不敢修!”消費者的擔心和顧慮在情理之中。
信息不對稱是導致亂收費現象頻發的重要原因。維修是門技術活。當前,眾多消費者傾向于通過一鍵下單選擇上門維修服務,但因缺乏專業知識且急于解決問題,維修涉及的“知識盲區”給了部分維修公司“張口就來”的可乘之機。沒有職業道德和專業能力的維修工開始“借題發揮”,利用信息差夸大故障、漫天要價,甚至無中生有,強制收費。定價不透明、售后不規范、服務不標準,導致維修品質難以保證,而當消費者不幸遭遇維修騙局或低劣服務后,由于事先未充分收集證據,加之投訴流程復雜繁瑣,哪怕怨聲載道也只能忍氣吞聲。可見,上門維修的便利性有了,但服務的效果難以讓人滿意。
上門維修是互聯網家修平臺發展的新興業態,約束其成為滋生亂象的溫床,就要遏制野蠻生長。把上門維修當成上門宰客,不是個案,說明這不僅僅是某個維修工的問題,而是行業的“潛規則”。對于維修公司或者第三方平臺來說,在考核機制、激勵機制、懲處機制、監督機制等方面就有改進的空間。維修工有沒有成為相關方的“馬前卒”,背后有沒有更大的既得利益者在“指揮”,對相關亂象“睜一只眼閉一只眼”?都是監管部門需要衡量的,只有制定透明的制度,鍛造過硬的服務,才能保障相關新興業態良性發展。
家庭維修市場巨大。有數據顯示,中國家庭服務總支出預計在2025年將升至2.1萬億元,這說明上門維修的市場規模是可觀的。只有平臺、維修公司、維修工等主體加強自身職業素養和能力,按照規矩辦事,讓消費者滿意,才能實現更好更快發展。
(來源:極目新聞)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34-2632-0.html引發網友熱議,家電維修服務市場亂象頻發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