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應用技術大學校長汪小帆表示,作為應用型高校,更好地培養發展新質生產力所需要的高素質創新型人才,更好地融合創新政產學研新范式。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訊 呂客 吳斯琦 記者鮑筱蘭 如何引領調動“政產學研用”各方要素協同促進新質生產力高質量發展?3月30日,上海應用技術大學舉辦2024年長三角新質生產力高質量發展論壇,來自長三角的政府、高校、企業、科研服務機構的專家學者齊聚上海,把脈焦點問題,探討發展模式,共同推進政產學研各方在推進新質生產力發展中實現優質資源共享,共話高質量發展帶來的新視野。
“發展新質生產力就要做好科技創新大文章,實現教育、科技和人才的良性循環,不斷探索院校與地方和企業建立共同體。”上海應用技術大學校長汪小帆在致辭中表示,作為應用型高校,更好地培養發展新質生產力所需要的高素質創新型人才,更好地融合創新政產學研新范式,更好地將科技創新的核心要素進一步發揮好,努力成為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助推器,是新征程上應用型高校的使命和擔當。
各方共享新機遇、共謀新發展。
高校是科技創新突破的重要策源地,企業是科研成果轉化的關鍵發動機。面對新形勢新任務,如何為發展新質生產力蓄勢賦能,政府部門、行業企業、科技服務機構等代表結合“自身之所有、行業之所求、發展之所需”為論壇帶來了九場精彩紛呈的報告,各方共享新機遇、共謀新發展、共話新未來。
“教育數字化轉型不僅賦能教育更是重新塑造整個教育體系。”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副會長、教育部原科技發展中心主任李志民談到教育數字化轉型時表示,數字技術賦能、產教融合互通、校企深度合作,已成為應用型高校推進高質量發展不可或缺的創新要素。
上應大給優秀合作伙伴頒發證書。
“金華市強化政策精準滴灌,構建了‘源頭創新—概念驗證—早期孵化—產業落地—發展加速’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全鏈條。”金華市科技局副局長陳英談到,將進一步深化校地合作,發揮高校科技創新關鍵引擎的優勢,加快打造成為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最優地。
國家技術轉移東部中心執行總裁鄒叔君表示,通過與高校共同打造“三位一體”托管服務鏈條,努力調動起科研咨詢服務、成果運營服務、技術交易服務之間的運轉動能,提升高校與行業企業之間成果轉化的產出率,打造出技術轉移創新融合的生態體系。
論壇現場,作為上應大的優秀合作伙伴,徐匯區科委、奉賢區科委、奉賢區知識產權局、金華市科技局、如皋市科技局、上海華誼集團、上海匯得科技、東富龍科技、安徽海華科技、浙江野風藥業、國家技術轉移東部中心、上海技術交易所等36家來自長三角的地方政府、頭部和高精尖企業以及科研服務機構獲得了感謝和表彰。
上海應用技術大學舉辦2024年長三角新質生產力高質量發展論壇。
近年來,上海應用技術大學有組織服務企業科技創新需求,通過校企深度合作突破制約產業發展的關鍵核心技術和共性問題,與長三角地區多個城市建設實體研究院、產學研工作站、技術轉移中心等27個,與華誼集團、光明集團、上海家化、百潤香精、普洛藥業等行業頭部企業共建協同創新平臺59個,成立全國首個安全與應急產業研究院,共建綠色藥物合成與智能制造協同創新研究院、中德數字孿生測試平臺等,在人才培養、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等方面持續推進政產學研用,成果豐碩。學校躋身中國科技成果轉化百強高校,入選國家知識產權試點高校、首批上海市高校知識產權運營中心,榮獲中國產學研合作促進獎以及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示范基地。
“面對未來產業發展,我們更加注重抓牢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充分發揮應用技術科研獨有的作用,打造更多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的硬科技。”上海應用技術大學科學技術研究院院長韓生介紹,學校正積極推進科研范式改革,將前瞻布局面向應用的基礎研究領域和構建內外部密切配合的協同創新平臺緊密結合,服務長三角地區政府與企業所需,完善科研攻關組織模式,以研優產,以產促研,真正沉到“需求”環節推動創新鏈、產業鏈的深度融合。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28-7916-0.html長三角政產學研各方專家齊聚上應大,共研發展新質生產力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
上一篇: 超300個項目貫穿全年!這個賽事掀開上海技能人才的滿園春色
下一篇: 上海靜安區舉辦2024年首場“梅園論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