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發展網訊 走進浙江金華武義縣柳城畬族鎮,漫山遍野的茶園隨處可見,這里家家種茶,戶戶有茶,一片綠意盎然。近年來,武義農商銀行積極發揮農村金融主力軍作用,著力找準服務鄉村振興結合點,為農戶發展種植茶葉注入“金融活水”,助力農民增收成效顯著。
三年前,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對各行各業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沖擊。武義縣柳城畬族鎮“車門春”茶葉合作社也受到了影響,山茶的銷量較以往大幅下滑,但其負責人藍有明并沒有因此被擊垮。這位帶領村民脫貧致富的金華市人大代表對未來發展充滿信心,“在政府和農商行的幫助下,我們的山茶已銷往全國各地,茶農的生活也會過得越來越好。”
藍有明是松陽人,受當地紅火的茶葉市場“熏陶”,他很早就與茶葉結下了不解之緣。15年前,他與柳城畬族鎮車門村的藍仙娥喜結良緣,于是他毅然辭去寧波企業里年收入10多萬元安穩工作,決定和妻子一起回鄉創業。
柳城畬族鎮車門村的村民以種茶、種蓮為主業,因看到當地茶葉資源的優勢,回鄉后,他從管理自家的兩畝多茶山開始,“先試試,看看效果,可以的話再擴大。”藍有明說。但由于舊時交通不便,曾是十里八鄉知名的貧困村,茶葉銷售更是種種難題。
為解決茶葉銷路問題,帶動當地茶農增收致富,2011年,藍有明向武義農商銀行申請了第一筆信貸資金,在車門村辦起了茶廠,成立了“車門春”茶葉合作社。
浙江武義浙星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落戶之初,武義農商銀行充分對接,提供開戶、融資等全方位的金融服務,成為企業“開戶首選銀行”。藍有明成功搭建“浙星農業·共富工坊”,通過采取“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經營管理模式,為村民提供茶葉種植、銷售一條龍服務,實行統一指導、統一品牌、統一收購、統一加工、統一銷售,解決了村民茶葉的銷售難問題。現在,茶葉合作社社員已從最初的12戶發展到176戶,覆蓋茶園面積8000多畝,預計實現村民人均月增收1500元,村集體年增收15萬元。
2019年,新冠疫情突如其來,茶農的茶葉不停產、采購商的貨款不到位,這讓藍正明的茶廠陷入了危機……就在藍有明一籌莫展之時,武義農商銀行“雪中送炭”,非但沒有收回原有貸款,還給他增貸50萬元,幫他度過難關。有了農商行的“及時雨”,藍有明前進的腳步更加有力了,現在,他將廠房由原來的牛棚改為1800平方米的標準化廠房,添置先進加工設備,實現日加工鮮葉7500公斤,一舉打出了品牌。
為了經營好茶葉合作社,促進村民增收,藍有明邀請農業局的技術人員對茶農進行技術指導,確保了茶葉的數量和質量。同時,他在茶葉中融入畬族文化元素,打造了“畬鄉”紅茶品牌。如今,合作社每年生產“浙星紅茶”200噸銷往廣東、山東、西安、內蒙、東北及全國各地,合作社的生意越來越紅火,村民們的腰包也越來越鼓。
“浙星農業·共富工坊”成立后,武義農商銀行持續加強與浙星農業、村集體、農業種植大戶等的對接聯系,聚焦“共富”陣線上的每一個“點”,對農戶實行“一戶一策”利率定價,同時向參與共富工坊生產、管理的群眾提供配套專項金融服務,讓企業和農戶“引進來、留得下”;持續開展“共富專員”數字普惠大走訪,進一步做好共富需求挖掘,有效暢通村企雙向合作,為共富工坊內各方面經營主體提供更優質、快捷的金融服務。
據了解,武義縣是中國有機茶之鄉,茶產業是當地農業的支柱產業。近年來,武義農商銀行持續加大金融助力“共富”力度,堅持把茶產業作為支持特色農業產業、助力鄉村振興的重要推手,持續強化茶葉全產業鏈的融資支持,著力把茶葉培育為消費口中的“清香葉”,農民眼中的“致富葉”。今年以來,該行新增發放涉農貸款30.94億元,惠及農戶、農企42870余戶。(包薇薇、沈曄)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31-3026-0.html浙江武義:“金融+合作社” 種出村民“共富茶”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
上一篇: 第四屆中國(龍泉)靈芝大會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