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五,過端午,賽龍舟,敲鑼鼓,端午習俗傳千古。”端午節,亦稱端陽節、重午節、浴蘭節,為每年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也是我國首個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統節日。作為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在我國已經有2000多年的歷史。端午節之所以能夠延續至今,不僅在于端午節具有吃粽子、賽龍舟等百姓樂于接受的載體,更在于節日承載了愛國、健康、拼搏等文化內核,不斷凝結著歷久彌新的民族精神。
“文化是根,根深則葉茂;文化是魂,魂立則業興。”人們需要文化來豐富內心,國家需要文化來涵養底蘊,世界需要文化來聯通民心。在端午節即將到來之際,以精彩紛呈的民俗活動為載體,豐茂傳統節日的“枝葉”,以愛國、健康、拼搏等文化的詮釋與傳播,守好傳統節日的“根”,讓文化在薪火相傳中,為民族復興凝聚精神力量,是歡慶端午節的意義所在。
“千秋忠義骨飄香,端午時節共一殤”,在千年賡續中傳承端午節的家國情懷。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是端午節最醒目的文化符號。千百年來,屈原對內積極輔佐懷王變法圖強,對外堅決主張聯齊抗秦,使楚國一度出現了國富兵強的局面,其愛國憂民、堅持真理、寧死不屈的精神,通過“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等膾炙人口的詩詞,穿越歲月長河傳唱至今,推動“端午”成為傳承、弘揚、激發民族精神和愛國情感的重要載體。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無論在什么時代,愛國,都是人世間最深層、最持久的情感,是一個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黃大年秉持科技報國理想,放棄國外優厚的待遇,懷著一腔愛國熱情回到祖國,奮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羅陽懷著航空報國的赤子情懷,為了讓新型戰機翱翔于藍天,在生命的最后一個月里,不知疲倦、勞心勞力;張富清在解放戰爭的槍林彈雨中九死一生,退役轉業后主動選擇到湖北省最偏遠的貧困山區奉獻;王繼才和妻子以海島為家,與孤獨相伴,把青春年華全部獻給了祖國的海防事業,愛國情懷激勵著一代代人以報國之行助力強國夢、中國夢。“為者常成,行者常至。”要從端午文化中挖掘愛國情懷的時代價值,把愛家和愛國統一起來,讓“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的舍身為國成為思想共識,“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的為民之心轉化為行動自覺,接續奮斗、勇毅前行,激蕩跨越千年的思想共鳴,創造新征程上的新輝煌。
“手執艾旗招百福,門懸蒲劍斬千邪”,在東方智慧中傳承端午節的健康文化。“端者,初也。”端午的“端”指的是夏季的起始。端午時節氣候相對濕熱,蚊蠅和病菌滋生,容易傳播疾病,危害身體健康。在醫學不發達的古代社會,為了守護身體健康,人們在與自然環境相互斗爭、相互適應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了未雨綢繆、預防為主的生存理念,找到了用蘭草煮水沐浴,把艾蒿扎成人形懸掛在門上、飲菖蒲酒消除濕氣、用雄黃驅除毒蟲等防護方法。這些東方智慧在實踐中傳承、在時間中沉淀,日益固化為端午節的傳統風俗,不斷豐富中華民族的健康文化。端午節也因此成為了中國最早的“衛生防疫日”。當前,健康平安是人們的最基本需求,人們越來越重視身體健康,將健康文化融入節日慶祝活動之中,無疑契合了人民的健康需求,符合健康中國戰略的實施,更有利于傳統習俗的傳播、傳統文化的傳承。要深入挖掘“懸艾蒲”可避穢防病、“佩香囊”可驅蟲辟邪、“五彩繩”可保平安、“浴蘭湯”能“祛百病”等背后的健康文化,采用民俗與文化融合、線上與線下貫通、圖文與視頻交替等方式,把端午健康文化解讀好、傳播好。將端午節衛生保健民俗與愛國衛生運動結合起來,倡導人們大力支持、積極參與清潔環境、使用公筷、低碳生活、禁食野生動物等活動中,自覺養成勤洗手、多通風、重消殺等日常生活習慣,推動弘揚端午節健康文化向“平常時”拓展,引導更廣大民眾在傳統節日里祈愿安康,在日常行動中守護健康,使健康文化成為行為習慣。
“鼓聲三下紅旗開,兩龍躍出浮水來”,在飛舸破潮中傳承端午節的拼搏精神。每逢端午,各地都會舉行規模盛大的劃龍舟比賽,以此祭奠先人、慶祝節日。作為端午節的“重頭戲”,賽龍舟以獨具特色的龍舟、深沉激昂的鼓點、協調有力的劃槳、揮汗如雨的身影、萬人齊呼的團結,勾勒出一幅幅“眾人劃槳開大船”的震撼畫卷,生動詮釋著團結協作、奮發向上、力爭上游的拼搏精神,而這正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力量源泉。從“寧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鐵人王進喜,到“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的焦裕祿;從“禾下乘涼夢,一夢逐一生”的袁隆平,到率眾在絕壁鑿出“生命渠”的黃大發;從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屠呦呦,到帶領團隊建“中國天眼”望宇宙的南仁東,中華兒女依靠著拼搏精神,推動我國經濟總量穩居世界第二位,創新指數排名從2012年的第34位提升至2022年的全球第十一位,成為全球森林資源增長最快最多國家。可以說,我們今天取得的一切成就、擁有的幸福生活,都是干出來的、拼出來的。當前,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改革中的各種險灘,要靠拼搏來淌過;創新中的險峰峻嶺,要靠拼搏來翻越;期待中的美好生活,要靠拼搏來實現。要充分挖掘端午節的歷史文化內涵,找到民俗活動與現代社會生活的契合點,增強拼搏精神的感染力并放大其價值,引導更廣大民眾從賽龍舟等民俗活動中感悟“團結就是力量”的道理,把握“愛拼才會贏”的真諦,凝聚“拼搏成就夢想”的共識,匯聚“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的力量,用拼搏驅槳,在奮斗中逐夢,推動中國號巨輪乘風破浪、行穩致遠。
“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自信源于優秀文化的有力支撐。端午節作為中國最古老的節日之一,匯聚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化精髓,詩詞歌賦、述說情懷,辛勤勞作、團結互助,勇于拼搏、砥礪奮進等,以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主流價值引領著國家的發展、成就著向往的美好。步入新時代,闊步新征程,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越是“船到中流、人到半山”,越是需要匯聚精神力量。讓我們認真汲取端午節日文化中的營養和智慧,在重溫詩詞歌賦中感悟愛國情懷,在懸艾葉、飲雄黃酒中傳播健康理念,在參與賽龍舟活動中傳承拼搏精神,以愛國之情、康健之身、奮進之姿,劈波斬浪、乘風破浪,助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
(作者單位: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區紀委監委 )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30-114-0.html傳承端午文化 匯聚精神力量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
上一篇: 弘揚偉大建黨精神 永葆黨的生機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