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11月末,科創50指數月線走出“七連陰”,這也拖累了券商的跟投浮盈數據。
據Choice(東方財富(300059)旗下專業金融數據平臺)數據統計,截至11月30日,保薦機構科創板跟投浮虧比例達42.2%,較9月末有所回落,但仍然處于較高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從目前來看,高發行價的科創板個股是破發的重災區。例如,截至11月30日收盤,發行價超100元的15只科創板個股破發的概率高達80%,這也給保薦機構帶來了一定壓力。
對此,董秘一家人創始人崔彥軍認為:“發行價主要受以每股收益為代表的盈利能力的影響,也受資本市場情緒的影響,比如新興產業、輕資產的行業,由于凈資產規模小,發行價比較高,但是傳統的重資產的行業,每股收益低,行業發行市盈率也低,所以只能低價發行。大部分投資人都有‘恐高癥’,一般關注低價股,所以高價股更容易走下行通道,甚至破發。”
浮虧比例仍然處于高位
據Choice數據統計,截至11月30日,保薦機構跟投限售期還沒滿的科創板上市公司共有204家,其中保薦機構的跟投產生浮虧的科創板公司共有86家,保薦機構科創板跟投浮虧比例為42.2%,較9月末的46.6%有所回落,但仍然處于較高水平。2023年2月末,保薦機構跟投限售期還沒滿的科創板上市公司浮虧比例僅為24%。
據Choice數據統計,截至11月30日收盤,保薦機構跟投浮虧規模過億的科創板公司有2家,分別為百濟神州U、華虹公司,其中華虹公司的跟投浮虧對保薦機構承銷保薦費的侵蝕幅度超過了50%。此外,保薦機構跟投浮虧對承銷保薦費侵蝕幅度近50%的公司有希荻微等。
此外,據Choice數據統計,截至11月30日收盤,保薦機構跟投浮盈規模過億的科創板公司有7家,環比9月末增加了1家,這7家科創板公司分別為海光信息、拓荊科技、晶科能源、中科飛測-U、百利天恒-U、聯影醫療、佰維存儲。相較9月末,增加了聯影醫療,11月該公司逆勢大漲近20%。
統計顯示,截至11月末,有11單科創板項目帶給保薦機構的跟投浮盈與跟投金額的比值超過了1,比9月末大幅減少了6家,其中比值超過3的項目為2單,比9月末增加了1單。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截至11月末,有9單科創板項目帶給保薦機構的跟投浮盈超過了承銷保薦費收入,比9月基本持平,其中未有項目跟投浮盈與承銷保薦費收入差值過億,而這也延續了9月以來的趨勢。
高價新股破發壓力較大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目前,在科創板新股破發率較高的情況下,一些高發行價的科創板個股破發情況尤為嚴重。據統計,截至11月30日收盤,發行價超100元(前復權)的15只科創板個股破發的概率高達80%,比整體的破發率高出近38個百分點。
其中,有些高價發行的科創板個股出現了深度破發。例如,2022年9月末,萬潤新能以近200元的高價(前復權)在科創板首發上市,上市首日即告破發,此后公司股價一路下行,截至2023年11月末已不足60元,破發幅度達70%,這也給保薦機構帶來了近6000萬元的浮虧。行將解禁的百濟神州-U、翱捷科技-U也讓保薦機構深套其中,其中翱捷科技-U保薦機構跟投的浮虧比例近60%。
事實上,自科創板開市以來,高價新股的破發率就始終偏高。據Choice數據統計,2019年7月以來,發行價超100元的科創板個股共有39只,其中10只上市首日即破發,破發比例高達25.6%,比科創板整體水平高出近一倍。相比之下,2019年7月以來,62只發行價低于10元的科創板個股上市首日破發的比例只有1.6%。
盡管近期新股打新收益率有所回升,不過高價新股仍然不太受市場歡迎。10月以來上市的4只科創板新股中唯一首日破發的浩辰軟件發行價過百元。雖然浩辰軟件的發行市盈率高達77.8倍,但從實盤案例來看,發行市盈率的高企并不是新股上市表現的決定性因素。2023年8月以來,共有4只科創板新股的發行市盈率過百倍,但除了1只未上市外,其余3只新股上市首日均有不俗的表現,其中發行市盈率高達441.2倍的康希通信上市首日漲幅高達151%,其發行價為10.5元。
在資深投行人士王驥躍看來:“其實看發行價絕對值高低本身是不合理的,發行價高不代表估值就高,發行價低也不代表估值就低。但是在不少個人投資者心理上,認為低價風險小。”
另外,《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像科創板這樣高價新股更易破發的情形在新股發行更為市場化的北交所也存在。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28-3728-0.html科創板跟投11月報告正式出爐不該存在的秘密是什么?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