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呼吸道感染的高發期
福州1歲女童佳佳(化名)
前幾日突然發高燒
起初家人以為是感冒
可體溫連著3天降不下來
趕緊帶孩子上醫院
一查才發現
原來是川崎病
“偽裝”感冒來偷襲
1歲女童被確診川崎病
佳佳父母介紹,佳佳發燒最高達39.2℃,而且輸液后也不容易退燒,溫度時高時低。不僅如此,發燒兩天后,佳佳雙側結膜充血、軀干散布丘疹、手足趾尖硬腫,還伴有口唇皸裂、一陣陣咳嗽等癥狀。
佳佳到福州市第一總醫院兒科就診后,接診的黃理森主任醫師經過詳細檢查,馬上意識到她并不是感冒,考慮為黏膜皮膚淋巴結綜合征,也叫川崎病。
入院后經過相關檢查,佳佳被確診為川崎病,而且還合并肺炎支原體肺炎。明確病因后,醫院兒科團隊對佳佳進行了對癥治療,目前佳佳正在康復中。
黃理森介紹,川崎病因日本學者川崎首先報告此病而得名,它是一種原因未明的小兒急性發熱出疹性疾病,多發于6個月至5歲嬰幼兒。
川崎病以急性發熱起病,并伴有咳嗽、流涕、腹瀉、口腔黏膜充血,早期或被誤診為上呼吸道感染。
隨著病程進展,患者還會出現手足皮膚有廣泛硬性水腫、手足掌心有紅斑等癥狀;全身可見多形性皮疹,無水皰或結痂;雙眼球結膜充血,但無膿性分泌物等;口腔黏膜呈彌漫性充血,唇紅干燥,皸裂出血,舌乳頭突起呈“楊梅舌”;頸部雙側及頜下淋巴結腫大。
黃理森說,川崎病與感冒癥狀極其相似,易誤診。一旦患兒出現上呼吸道感染癥狀,伴有皮疹及黏膜病變,家長應警惕川崎病發生,盡早帶孩子到醫院就診以免延誤治療。
孩子長時間發熱伴有下列情況
也需考慮川崎病的可能
(1)6月齡內嬰兒易激惹;(2)嬰兒出現不明原因無菌性腦膜炎;(3)不明原因休克;(4)頸部淋巴結炎抗生素治療無效;(5)咽喉壁和咽旁蜂窩織炎抗生素治療無效。
川崎病雖呈自限性,但如果治療不及時,也可造成極大危害,最“兇險”的是冠狀動脈病變。有報道稱,兒童川崎病未得到及時治療時,冠狀動脈病變發生率達20%-25%,如出現冠狀動脈瘤,特別巨大冠脈瘤,有發生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甚至猝死的潛在危險。此外,它還可存在支氣管炎、間質性肺炎、關節炎、關節痛、神經系統受累等表現。
如果能在發病早期得到及時診斷和治療的話,大部分還是可以痊愈的,預后良好。但如果沒有得到及時治療,即使孩子當下恢復,以后的生活也會受到巨大影響。發熱的第7天至第10天為治療川崎病的黃金期。
兒童川崎病如何預防?
兒童川崎病目前沒有特定的預防方法。但是,有一些一般性的注意事項可以幫助減少感染或發炎的風險。
避免孩子接觸有發熱或呼吸道感染的人,以減少細菌或病毒的傳播。
保持孩子的良好衛生習慣,如勤洗手、咳嗽或打噴嚏時用紙巾或肘部遮住口鼻、不與他人共用餐具或杯子等。
如果孩子已經患有川崎病,應及時就醫并按醫囑進行治療,以降低心臟并發癥的風險。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28-3648-0.html這種病高燒不退像感冒,已有孩子中招!真相究竟是什么?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