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所院校機構加入,政企校聯合培養行業急需的高水平復合型應用人才,助力國家新一代智能硬件技術產業的快速健康發展,并努力開創智能硬件產教融合的“小米模式”。
5月29日,由小米集團、中山大學、貴州電子科技職業學院等牽頭組建的新一代智能硬件技術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在貴陽舉辦成立大會。貴陽市副市長劉嵐、教育部高校畢業生就業協會副會長(駐會)許世杰、小米集團副總裁屈恒、中山大學智能工程學院院長劉萬泉、貴州電子科技職業學院院長文靜華,以及來自全國的高校、職業院校、科研機構和企業代表參會。
新一代智能硬件技術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以下簡稱“共同體”)是小米響應國家“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政策,在教育部指導下牽頭建立的非獨立法人組織,旨在聯合政府部門、大專院校、科研機構和企業,協同培養行業急需的高水平復合型應用人才,助力國家新一代智能硬件技術產業快速健康發展。
目前已有135所院校機構加入共同體,包括中山大學、武漢大學、天津大學、北京郵電大學、清華大學雁棲湖應用數學研究院等,預計今年內參與的院校機構將達300所,并有500家小米生態鏈和服務商企業逐步加入。
貴陽市副市長劉嵐在共同體成立大會上致辭。劉嵐說,職業教育的發展離不開人工智能的賦能和產教融合的加持。新一代智能硬件技術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以機器人展廳、機器人賽道賽事場地、機器人成果演示區、實訓基地、認證中心五大板塊為主要內容,打造“產、學、研、創”為一體的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典范,將助力新一代智能硬件技術產業與高等教育、職業教育深度融合發展,推動機器人、智能制造、新能源專業等學科升級,提高行業企業的應用研究、生產制造和服務水平。衷心希望大家集思廣益、貢獻智慧,為推進產教融合、協同育人謀實事、出實招、解難題,政府將全力營造制度供給充分、條件保障有力、產教深度融合的良好生態。
高校畢業生就業協會副會長(駐會)許世杰表示,隨著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加速推進,智能硬件技術正日益成為國家競爭力的關鍵,小米作為智能硬件領域的領軍企業,聯合國內頂尖的綜合性大學中山大學和職業院校代表貴州電子科技職業學院,聯合推動智能硬件技術產業的創新發展和人才培養,這將對整個產業發展起到重要且積極的意義。
小米集團副總裁、集團技術委員會主席、共同體理事長屈恒在發言中稱,在多年持續投入硬核技術的過程中,小米深深認識到,無論是要從底層解決關鍵技術問題,還是整個產業要長期可持續發展,都需要企業聯合政府部門、大專院校、科研機構一起努力,一起推動人才培養和產業進步。所以小米積極響應國家政策,牽頭建立產教融合共同體,政企校聯合培養行業急需的高水平復合型應用人才,助力國家新一代智能硬件技術產業的快速健康發展。
屈恒說,共同體將依托小米自身優勢,聚焦人工智能、智能網聯汽車、機器人等領域,持續推動產業鏈、供應鏈、教育鏈深度融合和有機銜接,努力開創智能硬件產教融合的“小米模式”,為中國的產業人才培養、為中國新一代智能硬件產業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大會舉行了基礎教育戰略合作簽約、國際產教融合合作簽約儀式及多項論壇?,F場還展出了開放程度極高、能進行軟硬一體教學的小米四足開發實踐平臺,以及可快速搭建智能產品、進行基礎教學和創新開發、并可完成產品化企業級教學實踐的小米自研XiaomiAIoT開發平臺。
教育部2023年7月發布《關于加快推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重點任務的通知》,明確提出要有計劃地在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領域指導建設一批全國性跨區域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小米根據教育部指導精神牽頭組建共同體,將通過政企校深入合作,整合資源,搭建產教對接平臺,例如校企互設共建學生實習實訓基地、員工培養培訓基地、崗位技能實訓中心、員工生涯發展與職業體驗中心;同時建立校企人員雙向交流機制,支持企業技術骨干到學校從教、專業教師到企業兼職;校企共建“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基地,面向共同體內企業員工開展培訓;推動成員單位科研資源共建共享、共建技術技能創新平臺。
此外,共同體還將積極探索在數字物聯技術、新一代信息技術、數智技術和新能源汽車等領域開展一帶一路國際教育合作,聚焦“走出去”企業海外業務發展,在“一帶一路”沿線組建國際產業學院,培養滿足當地發展和出海中資企業需求的本土技術技能人才。
本次共同體成立是小米積極實踐企業社會責任、投身于青年人才培養和國家產業發展的又一次新探索。小米一直秉承開放合作的精神,在產學研協同創新、科學基金捐贈等領域,積極嘗試新模式、新路徑。
2022年2月開始,北京小米公益基金會聯合高校開展“小米青年學者”項目,計劃捐贈5億元,覆蓋100所高校,用于中國青年科研人才培養和教師隊伍建設,目前已支持青年學者超500人。小米公益基金會向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捐贈5億元,支持人工智能、電子信息、智能制造等領域的研究,推動北京科研人才隊伍建設。此外,“小米獎助學金”項目截至2023年已覆蓋60所高校,累計獎勵資助7780名高校學生,未來計劃獎助學生總數超過7萬人。
小米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攜手清華、北大、中科大等10余所國內頂尖高校,建立雙導師聯合培養機制,招收人工智能、大數據、通信等相關領域的優秀博士畢業生加入小米,加速科研成果的落地轉化。為響應國家政策號召,小米還在2023年建立小米AIoT職業能力認證體系,通過健全的認證機制為智能物聯網行業培養輸送優秀人才。
2024年5月19日,小米工程師訓練營(南京)開營。該項目是小米對校企聯合人才培養的新探索,讓小米優秀工程師進入高校,面對面給學生培訓,增強在校生的科研能力和職業競爭力,助力人才成長。
面向未來,小米將秉持“選擇對人類文明有長期價值的技術領域,堅持長期持續投入”的科技理念,始終堅持加強研發投入,始終堅持重視人才隊伍的建設,始終堅持營造鼓勵創新、鼓勵鉆研的工程師文化氛圍,以“技術為本”的鐵律,死磕硬核科技;同時協同產業伙伴,從行業開發者、供應鏈到智能制造,全鏈路布局“產業生態”,真正成為中國消費電子和智能制造領域的推動者、貢獻者、引領者。
(完)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45-5598-0.html小米攜百余所院校機構共同探索智能硬件產業高水平復合人才培養新模式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