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8 日消息,近年來,人們在分辨真假信息方面遇到越來越多的挑戰,尤其是網絡上充斥大量的虛假新聞和夸大宣傳。研究表明,人類在判斷真假話方面表現得并不好。
據了解,傳統測謊手段,例如測謊儀,因其準確性問題而飽受詬病。一些人認為,人工智能 (AI) 可以幫助我們提高識別謊言的準確率。未來的某一天,基于人工智能的測謊系統或許能幫助我們識別社交媒體上的虛假信息、評估網絡上的各種言論,甚至還能甄別求職者的簡歷和面試回答中的夸大之處。然而,問題在于我們是否會信任這些系統,以及它們是否值得信賴。
德國維爾茨堡大學經濟學家 Alicia von Schenk 及其團隊最近研發了一款人工智能測謊工具,該工具的準確率明顯高于人類水平。他們進行了相關實驗以探究人們如何使用這一工具,實驗結果顯示,使用該工具的人在識別謊言方面確實有所提升,但同時也會導致更多的人被懷疑說謊。
研究人員在發表于 iScience 期刊的論文中提到,他們讓參與者書寫周末計劃。其中一半的參與者被要求撒謊,并會因為說服人相信謊言而獲得少量金錢獎勵。研究共收集了來自 768 人的 1536 份陳述。
隨后,研究人員利用谷歌的人工智能語言模型 BERT,對其中 80% 的陳述進行訓練,以幫助算法區分真假話。測試結果表明,該工具能以 67% 的準確率識別出剩余 20% 陳述的真偽。相比之下,人類的平均準確率僅為 50% 左右。
為了解人們如何借助人工智能工具識別謊言,von Schenk 團隊又將另外 2040 名志愿者分成小組進行了一系列測試。
其中一項測試顯示,當人們可以選擇支付少量費用使用人工智能測謊工具并獲得獎勵時,只有三分之一的人會選擇使用該工具。von Schenk 推測,這可能是因為人們對這項技術持懷疑態度,或者高估了自己的識謊能力。
然而,選擇信任該工具的那三分之一人對其表現出了極大的依賴。“當人們主動選擇依賴這項技術時,他們幾乎都會遵循人工智能的預測…… 他們非常信任其判斷。”von Schenk 說。
這種依賴會影響我們的行為。通常情況下,人們傾向于相信他人說的是實話。這項研究也印證了這一點 —— 盡管參與者知道一半的陳述是謊言,但他們只標記出其中的 19%。然而,當人們選擇使用人工智能工具后,標記為謊言的比例上升到了 58%。
在某種程度上,這或許是一件好事。此類工具可以幫助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識別更多的謊言,例如社交媒體上的虛假信息。
但另一方面,這也會破壞信任,而信任是人類行為的基礎,有助于我們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如果準確的判斷建立在社會關系的惡化之上,那么這樣的準確性還有價值嗎?
其次,準確率問題也不容忽視。研究人員承認,他們的目標僅僅是讓 AI 比人類表現更好,但對于社交媒體內容的真實性判定或求職者的簡歷審核等場景來說,僅僅“比人類強”可能還不夠,因為這會帶來更多的誤判和指控。
值得一提的是,傳統測謊手段也存在著缺陷。測謊儀旨在測量心率和其他生理喚醒指標,因為人們曾認為壓力是說謊者的特有生理反應。但事實并非如此,這也是為什么測謊儀結果在美國法庭上通常不被采信的原因。
von Schenk 指出,由于人工智能測謊工具易于大規模應用,其帶來的影響可能會更大。測謊儀每天只能檢測少數人,而人工智能測謊工具的應用范圍幾乎是無限的。
“鑒于當下充斥著大量虛假新聞和錯誤信息,此類技術的確有一定的益處,”von Schenk 說,“然而,我們確實需要對其進行嚴格測試,以確保其遠超人類的準確率。如果人工智能測謊工具只會帶來大量的誤判,那么或許放棄使用才是更好的選擇。”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45-5076-0.html人工智能測謊技術問世:比人類更強,但需謹慎使用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