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股AI科技風悄然吹進了按摩養生行業,吸引了眾多消費者的目光。在一家位于北京東三環商圈與居民區之間的按摩店內,記者親身體驗了一次所謂的“AI機器人按摩”,卻意外發現這場高科技體驗并未如預期般令人放松。
走進這家并不起眼的按摩店,記者被領進了一個房間,里面擺放著一張床和一臺白色的AI按摩機器人。然而,啟動這臺機器人似乎并不容易,工作人員花費了20分鐘才成功掃碼。在漫長的等待中,工作人員一度提議換成同等價格的人工按摩,這讓記者對機器人的受歡迎程度產生了懷疑。
按摩開始后,第一個環節是由人類完成的涂抹精油和初步放松。隨后,機器人上崗,用加熱過的探頭在記者的后背上來回推壓。然而,由于探頭形態光滑,它無法完成抓捏等基本的按摩動作,只能發出嗡嗡的機械聲,讓人難以放松。在整個過程中,記者始終擔心機器人力度調節出現故障,導致身體不適。
45分鐘的按摩結束后,記者不僅沒有感到放松和享受,反而因為精神高度緊張而出現了身體不適。工作人員試圖展示機器人的舒適感,但記者無法給出肯定的答案。事實上,這場搭上AI風頭的按摩,已經失去了它最本質的放松意義。
在消費完成后,平臺向記者推薦了不少應用機器人服務人體的項目,包括洗頭、艾灸、拉筋等。然而,記者注意到,這些項目都存在一個共同點:機器人接觸到的都是人體比較脆弱的部位,如頭、腰腹、脊椎等。已經有消費者在評論區反映,在機器人洗頭時出現了頭發與機器纏繞在一起的情況。
在按摩店內,記者還體驗了其他所謂的高科技儀器,包括一個用于檢查身體的儀器和一個用于腿部保養的儀器。然而,這些儀器的操作過程簡單,效果卻令人質疑。所謂的腿部保養不過是紅外線加熱,而體檢報告則顯得語焉不詳,更像是為了推銷保健品和按摩服務而制作的。
盡管如此,養生行業對機器人的熱情并未減退。在主流本地生活平臺上搜索“機器人按摩”,可以發現從各大連鎖康養機構到個人經營的按摩店,都推出了人工智能相關的項目。這些項目的銷量在店內排名靠前,吸引了大量消費者。
據相關數據顯示,中國康復機器人的市場規模在未來幾年內將大幅增長。以AI為代表的科技力量正在成為很多企業轉型升級的抓手,因為它能帶來更高的產業附加值。然而,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需要警惕一些企業利用高科技概念進行夸大宣傳或虛假宣傳的行為。
在記者體驗的按摩店內,工作人員不僅推銷機器人按摩服務,還試圖將記者轉化為店內的常規顧客。他們通過聊天了解記者的身體狀況和日常活動,并據此進行問候和推銷。這種情感推銷的方式在養生行業中并不罕見,但消費者需要保持警惕,避免被套路。
記者還注意到,老年人似乎比年輕人更容易接受機器人按摩等高科技服務。在按摩店內,老年人每天都來光顧,與工作人員十分熟絡。這可能與老年人對養生和健康的關注度較高有關。然而,這也為一些不法商家提供了可乘之機,他們通過夸大宣傳或虛假宣傳來吸引老年人消費。
總之,AI科技在按摩養生行業的應用仍然處于起步階段,需要消費者保持理性態度,審慎選擇。同時,相關部門也需要加強監管力度,打擊虛假宣傳和夸大宣傳的行為,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45-11976-0.htmlAI機器人按摩,年輕人的養生新選擇還是智商稅?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