鷹瞳科技近期發布的2024財年年報揭示了公司正面臨營收與凈利潤雙重下滑的困境。數據顯示,該年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56億元,同比下降23.34%;凈虧損達到2.55億元,同比擴大92.75%。這一結果與此前一年形成鮮明對比,2023年鷹瞳科技營收雖有2.04億元,同比增長79.46%,但凈利潤依然為負,虧損1.33億元。
鷹瞳科技,作為曾經的“醫療AI第一股”,其創始人張大磊曾表達過通過人工智能技術實現普惠醫療的愿景。然而,現實情況卻是鷹瞳科技連續六年陷入虧損,累計虧損額高達8.78億元。張大磊在公司初創時的言論仿佛還在耳畔,但如今鷹瞳科技顯然需要重新審視其發展戰略。
從財務數據中不難發現,鷹瞳科技在研發支出上的縮減與行政支出的增加形成了鮮明對比。2024年,公司的研發開支降至1.017億元,同比減少8.9%;而行政開支則上漲至1.116億元,同比增加12.7%。這種支出結構的變化對于一個以技術為核心競爭力的企業來說,無疑是不利的信號。
作為技術型企業,鷹瞳科技擁有深度學習算法核心技術,并在視網膜技術方面擁有全球領先的專利。然而,技術研發往往需要長時間的投入和回報周期。鷹瞳科技在虧損已成常態的情況下,若不能持續加大研發投入,無疑會削弱其市場競爭力。畢竟,對于科創型企業而言,業務更新離不開研發,持續的技術創新才是其發展的核心動力。
盡管面臨諸多挑戰,鷹瞳科技也在尋求突破。今年2月,公司宣布自主研發的萬語醫療大模型完成升級,并接入了Deepseek R1模型。這一升級依托鷹瞳Airdoc在醫療垂直領域長達10年的知識沉淀,實現了臨床診斷效率和準確率的提升,以及更專業的報告解讀和個性化的健康管理體驗。然而,Deepseek作為開源模型,也為鷹瞳科技帶來了新的競爭壓力。
在“AI+醫療”賽道競爭逐漸白熱化的背景下,鷹瞳科技也在探索新的增長點。近視防控領域成為其機遇之一。根據國家衛健委的數據,中國近視人數已高達7億,且呈現持續增長趨勢。鷹瞳科技在近視防控AI產品上取得了顯著進展,使用次數和服務用戶數量均實現大幅增長。然而,近視賽道競爭同樣激烈,鷹瞳科技需要在新品推廣中傾注更多資源以打開市場。
除了近視防控領域,海外市場也成為鷹瞳科技的新發力點。海外市場對AI+醫療的需求持續增長,尤其是歐洲地區醫療資源緊張,為鷹瞳科技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目前,鷹瞳科技已獲得歐盟醫療器械法規(CEMDR)的認證,能夠進入歐洲醫療市場。然而,公司在海外市場的份額尚不突出,需要進一步拓展。
在探索新增長點的同時,鷹瞳科技也需要加強內部管理,提升運營效率。數據顯示,公司存貨周轉天數逐年上升,意味著在經營過程中需要加強庫存管理、銷售能力和管理能力。公司在研發與行政支出上的不平衡也需要引起警惕,避免過度削減研發開支而影響長期發展。
面對連年的虧損和激烈的市場競爭,鷹瞳科技需要正視自身的優缺點,立足技術核心,找到更多的增長曲線。只有在持續創新和管理優化的雙重推動下,鷹瞳科技才能重回AI醫療領域的領先地位。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45-11743-0.html鷹瞳科技六年連虧,普惠醫療之路何去何從?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