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賈寧宇
“去博物館不少爸爸帶孩子看展,爺倆趴在玻璃展示柜上,臉壓得癟癟的,無非就是想看看饕餮紋、雷鳥紋長什么樣,古代大師壁畫細節怎么處理。現在好多博物館暫時去不了,我買來幾個數字文創,手機上放大、播放、指點也有類似的體驗,留個念想。”最近,熱衷上數字藏品的普通消費者李明在微博平臺上如此表示。
過去一周,為迎接5月18日“2022年國際博物館日”,源自28家國家一級博物館國寶文物重新演繹創作的數字作品,在螞蟻集團旗下鯨探平臺獨家發行。33款作品都很稀有,也更全面呈現了背后的歷史文化背景,一些冷知識在互聯網平臺被年輕人熱議,還沖上了微博熱搜。
近兩年,海外NFT應用行業炙手可熱,未來這個行業該何去何從?中國主流公司所開創的數字藏品這一概念,表明國內正在走一條與截然不同的路。
對于NFT這一新事物,市場上存在不同的觀點,有人說它是元宇宙的基石,有人說它是龐氏騙局。這些說法都有一定道理,但都不全面。從歷史經驗來看,任何一個新技術,如果應用得當、邊界清晰、能解決痛點問題,則是社會的福音;但如果毫無規則、野蠻生長,則必然會帶來惡果。
國外NFT市場幾乎沒有門檻,而且鼓勵二級交易。市面上經常流傳著“一夜暴富”的故事,使得海外模式明顯呈現出金融屬性。然而,近期隨著LUNA的歸零,比特幣和以太坊跟著暴跌,一些不正規的NFT平臺也紛紛發生暴雷事件,導致不少跟著炒幣、炒藏品的玩家,財富幾乎也要歸零。
「這也許是好事,去偽存真,讓行業回歸良性、正向、健康的狀態,未來才更可期。」某互聯網大廠人士表示,這一態度也正說明了國內路線的態度。中國互聯網大廠初進這一領域時就展示出了克制:將新技術應用在文化傳承上,而不是虛擬價值的炒作上,禁止二級交易。螞蟻的鯨探、騰訊的幻核、百度超級鏈、字節的沸寂等莫不是如此。換句話說,一開始,這些大平臺就默契的為這個行業劃了一條“有所為有所不為”的邊界。
“我們對于數字藏品行業的探索,最先考慮的是能不能解決一些文化傳承、社會發展的難題。”鯨探負責人西霆告訴Tech星球,相比業務的商業化發展,他們會把社會價值會提到一個更高的優先級去看待。
堅決不做二級交易、深耕文化傳承、推進科技向實……可喜的是,鯨探們的這些探索也慢慢在結出果子。這次518博物館日,能有這么多的博物館參與,并贏得了公眾,尤其是年輕用戶的關注和認可,可以說這是中國的數字藏品行業的一個重要發展節點。
從NFT到數字藏品的重要變化
如今在全球范圍內,NFT為代表的數字內容產業十分火爆。
此前,推特聯合創始人杰克·多西「第一條推特」制作而成的 NFT 圖文,被以 291w 美元 (約合人民幣 1958w 元) 的價格拍下,一張圖片賣2000萬,瞬間引爆新聞媒體。就連知名音樂人周杰倫也擁有一枚價值約 50 萬美元的“無聊猿”NFT。
行業爆炸式發展之際,不少博主開始帶貨NFT,一條推文就報價1600美元,而進入二級市場交易的NFT,也伴隨著不斷的炒作,價格飛上了天。不少人月入百萬,也有人虧得什么不都剩。
最知名的虧損案例,當屬「第一條推特」那件NFT,當收藏者想以 4800 萬美元再次拍賣時,卻根本沒人接盤,只有幾個 6-6000 美元的報價,損失高達 99%。 有分析認為,國外NFT的本質就是擊鼓傳花的游戲。
其實,國內也不乏這類平臺。此前,支付寶、微信都曾發布針對NFT的平臺治理規則,下架過一批涉嫌炒作數字藏品的小程序,這些中小平臺很難拿到一些重量級IP的獨家IP,但基本開放二級交易,于是很多數字藏品的價格平地起價。
尤其某號稱元宇宙平臺的暴雷,也讓國內不少玩家成為受害者。這家公司上熱搜的原因也很奇特,因為是另一家競對平臺的技術人員在微信公眾號發文,稱其平臺老板投資上百萬買暴雷平臺上的數字藏品,然后老板虧沒了本錢,沒有錢給員工發工資,技術人員在文中“自主”宣布平臺倒閉。
這些中小平臺缺乏基本的風險防控措施,更關注獲取短期的財富暴漲。而從國內互聯網大廠加持的數字藏品平臺發展策略看,更多是將NFT從虛擬藝術創作、商業保險、域名基礎設施等領域,聚焦在數字藏品領域。這其中的區別在于,藏品意味著本身具有藝術價值,而數字藏品是以區塊鏈技術幫助收藏者確權數字資產,而非利用NFT的唯一性,不斷炒作提升虛擬資產的價值。
從鯨探數字藏品平臺就是如此,平臺介紹是其限量發行的虛擬文化商品,包括但不限于數字畫作、音視頻、3D模型等各種形式,它使用螞蟻鏈技術記錄其鏈上確權、發行、購買、使用等流程。
具體來看,螞蟻此前推了50多套區塊鏈解決方案,這對于承載在螞蟻鏈上的鯨探來說,安全性具有一定的保證。從定價來看,Tech星球發現無論是鯨探、幻核還是百度超級鏈等平臺來說,售價普遍不太高,鯨探最高定價僅為25元,幻核則在128元上下,而且沒有開放二級交易,甚至轉贈好友也存在一定時間限制門檻。
鯨探平臺規定中國年滿14歲的實名認證用戶才可以使用人民幣購買,擁有數字藏品180天之后可以無償轉贈給滿足條件的實名好友,當好友獲得后需要再滿2年時間才可以發起轉贈。
抬高轉贈門檻,看上去是讓用戶不方便,實則能更好的保護好用戶的權益。鯨探等頭部平臺就提醒,不支持有償轉贈,私下交易約定存在欺詐風險,法律糾紛風險極高,一旦發現異常行為,將會對相關賬戶采取限制措施。
在多項措施后,國內互聯網大廠的數字藏品持續遏制二級市場交易苗頭。據了解,鯨探使用12306防盜刷系統,不支持二次交易,并針對各類違規用戶嚴厲打擊,除此之外也聯合多家商品交易平臺形成治理共識和體系措施。在有效保證IP稀有度、安全性以及滿足用戶需求的前提下,防炒作、作弊等行為正在起效,一些數字藏品背后的文化內涵、設計故事越來越成為更多被熱議的話題。
深耕文化傳承的數字藏品
其實,互聯網一直善于接納創新。但對于紛至沓來的web3.0、元宇宙、NFT等新概念,很多平臺卻顯得有些局促。緣由不外乎這些概念過于復雜,難以找到抓手。而數字藏品的“獨特”“唯一”“防偽”的特點及要求,正好與藝術領域的追求恰好相匹配。
以鯨探的518博物館日、百度超級鏈發行的“月壤”等案例可發現,國內主流數字藏品平臺更注重文化傳承,這與國外更多是“無聊猿”“幻象熊”等加密頭像作品不同,國內更多是文博、非遺、書畫藝術、體育、科技、潮玩等典型發行項目。
以鯨探平臺為例,其平臺上源自博物館、非遺、國風、書畫藝術等傳統文化類數字藏品,相關作品量占比達70%。
中國航天文創一直以更加時代化和創新的形式傳播航天文化。航天文創內容版權部門相關負責人秦鴻鵬告訴Tech星球,早在 2021年10月31日,作為版權方代表,他就參加了國家版權交易中心聯盟主辦的數字文創領航峰會,在會上湖南省博物館、螞蟻集團、京東科技、騰訊云等多個機構共同發布國內首個《數字文創行業自律公約》。“當時大家一起熱烈討論數字藏品發展過程中的生態保護問題,如何豐富數字文創產品的形式和內涵,并且讓用戶都積極參與進來,形成良性的文化創作和商業化發展環境,賦能實體經濟發展。”
鯨探上的數字藏品被Z世代年輕人追捧,讓秦鴻鵬找到了答案。“數字宇宙同航天器遨游的宇宙一樣浩瀚無窮,航天文化背后的探索精神和先鋒意志讓年輕人對這一主流文化非常熱愛。數字藏品的形式以普惠的方式讓大眾更靠近它,藏家不僅可以感受中國科技發展帶來的參與感,更能體會中國探索宇宙的獨特文化魅力。我們作為航天系統第一個以數字文創為發展方向的平臺,要讓更多年輕人熱愛太空事業。”
航天文創非常注重深度挖掘中國航天工業背后積淀的文化價值。1970年4月24日,中國首顆地球人造衛星“東方紅1號”在酒泉成功進入太空,我國正式進入航天時代。半個世紀后的4月24日,也是中國航天日,航天文創聯合鯨探發布的作品,就是紀念東方紅1號的“中國第一顆衛星珍藏”,衛星以3D的形態安靜的旋轉著,讓用戶得以永遠把這段歲月以數字化的方式用心珍藏。
在鯨探,航天題材是最受歡迎的IP之一。當時產品發行那天,1萬份的數量,不到1分鐘就被搶購一空,產品的發行方、制作方也都沒有搶到。
與航天文創情況相似,中船文創也是看中了鯨探平臺的文化氛圍。目前與鯨探的3次合作中,都是拿出了重量級IP。中船文創市場部總監王偉告訴Tech星球:“中船發布三個具有里程碑的科考類船艇IP,分別是蛟龍號載人深潛器、雪龍2號極地科考船和遠望1號測量船。”從我國第一個可以下潛到7000米級的深潛裝備;到我國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極地破冰船,再到我國第一艘自主開發設計建造的航天遠洋跟蹤測量船,都具有重要的紀念意義。
再到最近的這場518博物館活動,鯨探邀請了28 家文博單位參與。
“我們是從去年大概四五月份的時候,決定利用區塊鏈的技術深入到整個文化數字化的產業當中。”西霆告訴Tech星球,當時第一款發行內容是源自湖南省博物館館藏,這家博物館有件叫做“馬王堆一號漢墓T形帛畫”的代表性文物,設計方通過對它背后文化意義的理解,抽取了其中的元素進行二次創作演繹,一發行受到追捧。此后逐漸有更多博物館建立了合作,也形成了鯨探平臺上如今古藝術數字文創為主的局面。
如今正值一周年之際,也恰逢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所以鯨探決定聯合這些重要合作伙伴,發起了“寶藏計劃518系列活動”。上線的 33 款數字文創產品演繹設計,都是源自華夏斷代史各朝代代表性國寶文物,分別館藏于 28 家國家一級博物館。在湖南省博物館館長段曉明看來,文物是歷史文化的記憶,也是民族基因的重要載體。
對于鯨探的活動,有網友評價缺點就是太火了,基本都是1分鐘之內售罄,很難搶到這些限量的文創數字藏品。
推進虛實結合,數字藏品破圈了
在數字藏品不斷的擴圈中,不僅互聯網平臺在積極參與,還有很多傳統重量級平臺也在積極參與。
4 月 13 日,人民網就與中國對外文化集團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進軍數字藏品領域。 而且在五四青年節當天,人民網科技還聯合數藏中國,發布了《人民日報》青年節頭版數字藏品。
Tech星球此前也曾獨家報道字節跳動進軍的數字時尚領域,海外數字時尚平臺 RTFKT已經有相關出圈案例,該平臺為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 (Elon Musk) 打造了一雙虛擬球鞋,在網上報價高達 5w 美元 (約人民幣 33w 元) ,并引發哄搶。
越來越多的機構平臺參與,也讓數字藏品從博物館、藝術品出發,不僅在顛覆文創行業。據了解,鯨探平臺上的數百家機構,有像博物館,美術館的文創平臺,也有中國航天,亞組委亞運會這種國家機構,還有杭州馬拉松、成都馬拉松這種民間機構。
各類型合作的企業機構,也意味著數字藏品在虛實融合領域,創造更多的可能。比如在adidasneo天貓旗艦店5.18數字藏品前,國潮運動品牌安踏就與鯨探合作了多次數字藏品。
最早是在北京2022冬奧會,很多觀眾被疫情阻隔不能親臨現場,二者聯合推出了冬奧會數字藏品,2期發行了12+2款數字藏品。在近期的天貓品牌超級日上,安踏又推出了數字藏品活動。
讓安踏最為意外的是,這次品牌由定制數字藏品互動小程度促成的進店率達到58%,起到線上帶動線下渠道的作用。這些數據形成一個新現象,數字藏品由虛入實,逐漸為實體經濟帶來更多可能性。
無獨有偶,杭州絲巾品牌萬事利也曾借助鯨探發行了三款數字藏品,并向用戶提供下單生產為實體桑蠶絲絲巾的服務。只要三天時間,用戶就可以拿到定制款絲巾禮盒。據萬事利稱,數字藏品發行后近三天實體絲巾銷量增50%,更重要的是給他們打開了新客群,過去萬事利的知名度主要在江浙一帶。
百花齊放的市場局面之下,中國數字藏品已經很難用一種行業來界定它,也許是未來一切數字化的基礎,也許成為國內制造新IP的土壤,也許能讓各大品牌迎來數實融合新路徑……
各行各業紛紛擁抱數字藏品,而鯨探等平臺更重視的則是行業標準。區塊鏈作為數字技術的一部分,中國企業相關技術專利儲備在全球范圍內領先,而數字藏品作為新生事物,其背后的區塊鏈系統表現各不相同,盡快推動全球范圍對技術框架形成共識化標準是一項重要命題。
2022年1月17-28日,國際電信聯盟第十六研究組召開全體會議,來自中國、美國、英國、韓國、日本等國家和世界衛生組織等國際組織的百余名代表參加了在線會議。會上,螞蟻集團聯合信通院、騰訊、北京郵電大學、之江實驗室等機構共同提出的《基于區塊鏈的數字藏品服務技術框架》國際標準項目立項建議獲得通過,這也是國際上首個區塊鏈技術在數字藏品領域應用的標準。
NFT是個不容小覷的新技術,錯過了這個技術,可能會在Web3.0的時代失去主動權;但不加限制的擁抱這個技術,可能也會產生新的麻煩。未來的路怎么走?現在還沒有定論。能確定的是,擊鼓傳花這套是注定不長久的。而鯨探們的探索,以及目前取得的進展,至少證明了另一條路的可行性。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40-356-0.htmlWeb3 世界,互聯網大廠已悄然打開一角?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
上一篇: 虛擬偶像代言火爆,你要pick哪個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