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個牙刷都要下個客戶端,明明一個按鍵就能解決的問題,為什么要如此復雜?”據報道,近年來,智能家電發展迅速,但很多產品的功能并不實用,有些甚至只是為了迎合潮流而強行添加智能化元素。不少消費者表示,廠家應該把更多的精力放到增強基礎功能上,避免華而不實。
用戶界面截圖。圖據報道如今,不管小件大件,似乎只要是家用電器,廠商就必須給產品配上智能功能。不少家電甚至取消了實體按鍵,消費者必須在手機下載對應APP,匹配設備后才能使用。智能家電功能臃腫則到了十分離譜的程度。據報道,有的冰箱配備了屏幕,宣稱可以讓用戶聽歌追劇刷視頻;有的智能馬桶自帶AI語音功能,上廁所時自動配樂,還能從門外開蓋;有的智能抽油煙機配備大屏和手勢功能……實際使用起來,或大屏利用低,或手勢靈敏度低,不僅功能相當雞肋,更因為聽不懂指令讓用戶啼笑皆非。
家電應以實用為第一設計目標,人工智能不必步步逞“能”。冰箱是用來存放食物的,相信絕大多數人不會用冰箱上的電子屏來娛樂。一個馬桶真的有必要添加那么多稀奇古怪的功能?電動牙刷要打開APP才能啟動,更是匪夷所思。消費者買個家電,要下載應用程序,還要注冊賬號,手機里要存十幾甚至二十幾個APP。平時想操控某一個設備,要費勁去確認哪個是對應程序,不同的設備還要記住操控邏輯。萬一換手機或者更換路由器,只能把所有產品重新配對一次。其實,這些智能電器的很多功能基本沒用,看起來高大上,用起來反而麻煩不斷。年輕人尚且覺得眼花繚亂,老年人更是難以對付。
智能家電太過“智能”,手機程序互不兼容,根源是廠商的“智商”有硬傷,表面是“智”,核心在“商”。打上智能化的標簽,家電自然可以賣得更貴,品牌溢價自然更高;有自己獨立的生態體系,也能增加產品競爭力。在商業利益驅動下,廠商壘砌數字高墻,缺少實現互聯互通的意愿。消費者為了使用電器,只能被迫接受這些“智能”產品。今年7月,工信部發布《移動互聯網+智能家居系統 跨平臺接入認證技術要求》,引導行業提升各設備之間的兼容性,實現較大范圍的互聯互通。這是從用戶的利益出發,也是為了行業的良性發展。
智能家電是為了便利消費者,各自為戰不是行業發展正道。無用的功能、數字孤島式的手機程序早就該卸載了。
來源:北京晚報
流程編輯:u070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34-2550-0.html功能繁瑣復雜,智能家電操作APP不應“各自為營”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
上一篇: 6月智能電視終端活躍設備同比增長9.7%
下一篇: 家電市場環境低迷,出海成為破局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