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錨定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的戰略目標,堅持馬克思主義這一根本指導思想,植根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順應信息技術發展潮流,不斷發展具有強大思想引領力、精神凝聚力、價值感召力、國際影響力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不斷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筑牢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文化根基。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為新時代新征程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發展繁榮為條件。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中華文化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提供了豐厚的滋養。中國之所以能夠在人類發展史上曾經長期處于領先地位,離不開中華文化的影響力。歷史和現實都表明,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關鍵時期,只有不斷發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才能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2024年10月15日,觀眾在參觀展覽。新華社記者 金良快 攝
理論指南:以習近平文化思想為引領
新思想引領新征程。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把文化建設擺在治國理政的突出位置,推動文化建設在正本清源、守正創新中取得歷史性成就,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邁出堅實步伐。習近平總書記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推動新時代文化建設的偉大實踐與黨的科學理論深入互動、形成習近平文化思想,構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文化篇,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提供了科學指引、價值導向和實踐路徑,吹響了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生動號角。隨著實踐的不斷深入,習近平文化思想展現出愈加強大的真理力量。新征程上,我們要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刻領會習近平文化思想的時代內涵、實踐要求、強大引領力,系統把握文化強國建設的新形勢和工作著力點,讓思想的力量轉化為繁榮文化事業的生動實踐,不斷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
發展方向: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道路決定命運,旗幟指引方向。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是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的唯一正確道路。事實雄辯地表明,我國文化建設之所以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根本原因就在于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走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發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就要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不斷增強思想引領力。新征程上,要堅持黨的領導,提升信息化條件下文化領域治理能力,在思想上、精神上、文化上筑牢黨的執政基礎和群眾基礎。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不斷構筑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發展壯大主流價值、主流輿論、主流文化,進一步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
2024年10月23日,瑤族少年在梧州市蒙山縣長坪瑤族鄉圖騰廣場表演長鼓舞。新華社記者 黃孝邦 攝
動力之源:充分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文化引領時代風氣之先,是最需要創新創造的領域。創新創造是文化的生命力,是文化繁榮興盛的活力源泉,是文明綿延繁盛的不竭動力。回顧近代以來的歷史可以發現,中華民族從生死危亡走向奮起復興、中國從傳統社會邁向現代社會的歷程,也是中華文化煥發活力、重鑄輝煌的歷程。歷史和現實一再證明,中華民族有著強大的文化創造力,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發展有賴于充分激發全民族的文化創新力、創造力。新征程上,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相統一,堅持把激發創新創造活力作為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的中心環節。積極營造良好文化生態,提高文化原創能力,推動文化創新創造活力持續迸發,構筑中華文化的新高峰。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機制,實現文化建設數字化賦能、信息化轉型,把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文化發展優勢。
價值取向: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始終堅持文化建設著眼于人、落腳于人。社會主義文化事業是億萬人民群眾的事業。文化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紐帶,也是增進民生福祉的關鍵因素。文化只有順應人民意愿、反映人民關切,才能充滿活力。回答好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為了誰、依靠誰,成果由誰共享、成效由誰評價等根本性問題,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這個根本方向,才能凝聚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磅礴力量。新征程上,要著眼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文化服務和文化產品供給能力,增強人民群眾文化獲得感、幸福感。重視發揮文化養心志、育情操的作用,涵養全民族昂揚奮發的精神氣質。尊重人才成長規律,完善符合文化領域特點的人才選拔、培養、使用、激勵機制,營造識才、重才、愛才的良好政策環境,建設一支規模宏大、結構合理、銳意創新的高水平文化人才隊伍。
內在要求: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在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中賡續中華文脈。優秀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根本和精神命脈。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內涵的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連續性、創新性、統一性、包容性、和平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離不開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重要方針。新征程上,要高揚中華民族的文化主體性,把歷經滄桑留下的中華文明瑰寶保護好、弘揚好、發展好。深入挖掘和闡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涵,用馬克思主義激活中華傳統文化中的優秀因子并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發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秉持敬畏歷史、熱愛文化之心,堅持保護第一、合理利用和最小干預原則,推動文化遺產系統性保護和統一監管。健全文化遺產保護傳承體制機制,加快完善法規制度體系,更好傳承歷史文脈。
迫切任務:大力推動中華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不斷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在全球化的今天,不斷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不僅有助于塑造國家形象、促進國際交流,也是我們增強民族自豪感、堅定文化自信、推動文化創新、加快建設文化強國的重要途徑和迫切任務。只有推進國際傳播格局重構,全面提升國際傳播效能,才能形成同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相匹配的國際話語權。發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要不斷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新征程上,要推進國際傳播格局重構,創新開展網絡外宣,構建多渠道、立體式對外傳播格局。更加主動地宣介中國主張、傳播中華文化、展示中國形象,讓精彩的中國擁有精彩的講述。廣泛開展形式多樣的國際人文交流合作,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借鑒人類一切優秀文明成果,創造一批熔鑄古今、匯通中外的文化成果,在深化文明交流互鑒中推動中華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中華文化之光照亮中國式現代化之路。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堅定文化自信,秉持開放包容,堅持守正創新,匯聚起文化強國建設的強大合力,努力創造屬于我們這個時代的新文化,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就能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提供堅強思想保證、強大精神力量和牢固文化根基。
作者單位:安徽省委組織部研究室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30-15723-0.html【理響中國】筑牢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文化根基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
上一篇: 【理響中國】以文化之力鑄時代之魂
下一篇: 高校要為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堅實人才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