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兒開,月兒圓。”從淺淺的“月牙彎”,到大大的“白玉盤”,在丹桂飄香、蟹肥菊黃的時節,我們又迎來了象征團圓的中秋佳節。每當圓月高掛、萬家燈火,人們總會通過賞明月、誦詩詞、學民俗、品月餅等多種方式,表達對闔家團圓的美好希冀,傳遞民族團結、國家一統融合的誠摯祝愿。
“皎皎秋空八月圓。”中秋佳節,又稱月亮節、拜月節、女兒節、團圓節,等等。古人用夏歷,稱七月為“孟秋”,八月為“仲秋”,九月為“季秋”,而八月十五恰在“三秋”正中,故而有了“中秋”的稱謂。
2023年9月29日,游客在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非遺“技·憶”節活動現場觀看非遺工藝品。新華社記者 伍志尊 攝
作為我國重要傳統節日之一,中秋佳節擁有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自古以來,人們對月亮充滿著美好的想象,衍生出“嫦娥奔月”“吳剛伐掛”等諸多與月亮有關的神話傳說。根據史籍的記載,“中秋”這一詞最早記載于《周禮》。《禮記·月令》記載:“仲秋之月養衰老,行糜粥飲食。”“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二字,意思就是祭拜月亮。這說明早在春秋時期,帝王就開始祭月、拜月。后來這一做法被達官貴族和文人雅士所仿效,并逐步流傳到民間。先秦典籍中,亦有“中秋夜迎寒”“中秋獻良裘”的記載。及至漢代,每當中秋或立秋之日,人們往往借此表達敬老、尊老之意,并有賜以雄粗餅的活動。到了唐代,《唐書·太宗紀》則有“八月十五中秋節”的明確記載。劉禹錫在《八月十五日夜玩月》中,亦寫道:“天將今夜月,一遍洗寰瀛。暑退九霄凈,秋澄萬景清”。彼時,泛舟賞月、飲酒對月等與月亮有關的活動十分盛行。到北宋時期,八月十五正式被確定為中秋節。一直到明清時期,中秋佳節已與元旦齊名。諸如明代仇英的《赤壁圖》、清代陳枚的《月曼清游圖冊》等畫作都對古人賞月的情景做了生動形象的描繪。數千年的歷史沉淀使得中秋節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任時光荏苒、寒來暑往,亙古不變的是那“月到中秋分外明”。
在無數文人墨客筆下,中秋佳節帶給大家無與倫比的美好回憶。《四世同堂》里,老舍先生深情地回憶說“中秋前后是北平最美麗的時候”。天氣不冷不熱,水果琳瑯滿目。各種各樣的葡萄,各種各樣的梨,各種各樣的蘋果,光是讀著就讓人口有余香了。在豐子愷先生筆下,到了中秋這一天,大家會在黃昏時分,移動桌子到隔壁白場上的月光下面,談笑,看月,吃蟹,享受難得的閑暇時光。季羨林先生只在故鄉呆了六年,就離鄉背井。他曾到過世界上將近三十個國家,在風光旖旎的瑞士萊芒湖上,在平沙無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萬頃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都看到過月亮,但在他心中始終比不上家鄉的那輪明月……在無數國人的精神原野上,一輪圓月映照的絕不僅僅是璀璨的華夏大地,更是對故鄉深深的牽掛和眷戀。
2023年9月29日,在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表演者在中秋文化活動中進行舞獅表演。新華社記者 辛悅衛 攝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提供了豐厚滋養。”中秋,作為中華民族重要傳統節日之一,寄托著人們對闔家團圓的美好期許,也承載著濃濃的家國情懷。1986年中秋節的前一天,時任廈門市副市長的習近平同志就騎著一輛自行車,帶著兩盒月餅來到廈門大學學生宿舍,和同學們一起歡度佳節。2015年9月,在美國西雅圖出席僑界舉行的歡迎招待會時,國家主席習近平熱情地給大家帶來家鄉的月餅,并動情地說:“再過幾天就是中秋佳節了。每逢佳節倍思親。我知道,在座各位都很思念萬里之遙的祖國和親人,祖國和親人也牽掛著每一位海外游子。”每年中秋,世界各地的華人也紛紛以自己的方式表達著對中秋佳節的祝福。有的通過舉辦“中國日”活動,組織了“中秋賞明月,萬里共嬋娟”等文藝表演;有的華僑華人自發組織以“快閃”方式,高唱《我和我的祖國》;有的通過舞獅助慶及節日攤位,讓更多的人更好地了解和認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萬里無云鏡九州,最團圓夜是中秋。”隨著信息技術和數字產業的快速發展,如今的中秋佳節有了更為多樣的慶祝方式,被賦予更為多元的文化內涵,實現了更多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一些網絡平臺借助直播技術,全方位、多渠道實時呈現皓月升空的絢麗景象;各大博物館上新文創月餅,既融入館藏特色元素,更具有深厚文化內涵;一些文化場館、公園景區以“月”為主題推出沉浸式游園活動,讓游客親身體驗古風古韻的中秋佳節……盡管慶祝中秋佳節的方式多彩多樣,但渴望團圓的精神內核卻始終如一。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今天,就讓我們迎著皎潔的月光,讓滿月清輝照亮家國情懷,指引我們繼續為國家的繁榮發展不懈奮斗。
(作者系浙江省委黨校浙江省“八八戰略”創新發展研究院研究員)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30-15577-0.html讓滿月清輝照亮家國情懷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
上一篇: 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下一篇: 發展新質生產力需要更高水平的營商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