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緊緊圍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強調要“加快形成同新質生產力更相適應的生產關系”。營商環境是市場主體經濟活動不可或缺的外部環境條件,在宏觀上標注著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發展的軟實力。在當今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各國都在設法優化營商環境,力爭在國際競爭中占據有利地位。我國優化營商環境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務,是激發和增強社會活力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快形成同新質生產力相適應的新型生產關系的關鍵因素。因此,加快形成和發展新質生產力,亟須多措并舉優化營商環境,進一步提升營商環境建設水平。
——持續完善基礎設施功能。營商環境包括硬環境和軟環境,而硬環境也就是基礎設施。最常見的基礎設施就是經常提到的“鐵公基”,也就是傳統基建項目。在營商環境中,硬件設施發揮著基礎性的支撐作用。硬件設施好,在很大程度上意味著投資環境好,就可以吸引資金、技術、人才等關鍵發展要素的流入,經濟發展就會更有活力。所以,為了加快形成和發展新質生產力,必須繼續推進和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確保供電、供氣、供水、污水處理,以及道路、綠化、水系等硬件設施穩定運行。隨著當今數字技術的快速發展,以5G、物聯網、云計算、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新基建”成為基礎設施項目的新成員,因而改善營商環境必須大力推進數字基礎設施建設。例如,建設數字化產業園區、搭建跨境電商平臺等方式,為營商環境插上數智化翅膀,以賦能新質生產力快速發展。同時,圍繞主導產業完善服務功能,還需要延伸產業鏈條,增強產業發展協同化能力,積極推進科技、物流、金融、人才、培訓等現代服務業發展,為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配套能力建設。
2024年 7月3日,一艘集裝箱貨輪停靠在天津港“智慧零碳”碼頭(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趙子碩 攝
——更好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完善的市場機制能夠為營商環境提供堅實的制度基礎,是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和創造力、引導更多資源要素向新質生產力集聚的重要前提。為此,就要通過進一步完善價格機制、供求機制、競爭機制等,使市場信號能夠準確反映資源稀缺程度和市場供求關系,推動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數據等生產要素優化配置,實現各類優質生產要素向先進生產力順暢流動,形成各類經營主體活力迸發的市場環境;就要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暢通國民經濟循環,保障公平競爭和維護市場秩序,打通束縛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堵點卡點;就要建立健全產權保護、市場準入、公平競爭、社會信用等市場經濟基礎性制度,為企業提供更加公平的競爭環境和保障條件,減少經濟活動中的不確定性,讓各類經營主體建立對市場的信心和穩定預期。可以說,完善的市場機制可以激發市場主體的活力和創新動力,推動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為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進而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廣闊空間。
2024年1月8日,在位于浙江省湖州市長興經濟技術開發區的長興地通汽車部件有限公司,全自動機器人高速運轉生產新能源汽車配件訂單產品(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發 譚云俸 攝
——大力提升政務服務水平。優化營商環境既需要市場“無形之手”的驅動,也需要政府“有形之手”的培育。良好的政務服務口碑,既是促進經濟發展的助推器,也是整體評價地方政府營商環境的褒獎詞。從優化營商環境來看,提升政務服務水平必須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全面提高行政效能。第一,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通過進一步減少行政審批、改進服務流程、提升政務服務人員專業能力等方式,提供高效便捷安全的政務服務,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提高企業和群眾的滿意度和獲得感,促進各類先進生產要素向發展新質生產力集聚。第二,加強智慧政務服務建設。政務服務要積極運用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數字化手段,實施“一窗通辦”“一網通辦”便民服務,推進公共服務智慧化標準化,提高企業和群眾辦事的便捷性,讓各類經營主體專注于核心業務的發展。第三,健全市場規則和監管機制。提升政務服務水平,既要簡政放權,也要加強監管。通過完善市場監管方式,以及建立健全社會信用體系,構建一個有助于加快新質生產力發展的穩定的公平的市場競爭秩序。
——不斷強化法治環境建設。“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為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必須加強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首先,建立健全營商環境制度體系。要通過加強法律供給,加快制定民營經濟促進法,增強企業對投資發展的信心,以高質量立法為優化營商環境提供堅實的制度基石;要通過加強對支柱性產業提供法律法規支撐,將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戰略與政策有效轉化為法律法規,在制度層面為發展新質生產力保駕護航。其次,進一步規范涉企行政執法行為。要加大產權保護力度,嚴厲打擊假冒偽劣、侵犯知識產權的違法違規行為,加強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執法,規范和維護公平公正的市場秩序,有效保護企業合法權益;同時,要加強涉企執法規范化建設,嚴格執法程序,規范執法行為,提高執法的公正性和透明度,為企業創造一個可預測和穩定的法律環境。最后,提供良好的法律服務。通過完善法律服務體系,加強法律服務機構和人才隊伍建設,為市場主體和消費者提供高效便利的法律服務,保護企業和投資者的合法權益,最大限度吸引、集聚先進生產要素,助推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
——積極營造人文社會氛圍。加快形成和發展新質生產力主要是一個科技創新的過程,但科技創新不會憑空產生,需要營造一個鼓勵創造創新的社會氛圍,用以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一是要培育創新創造文化,加大輿論宣傳力度,發揮創新引領發展的驅動作用,同時營造敢于冒險、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社會氛圍,激發全社會創新創業的熱情和內生動力。二是要加強誠信守法教育,通過媒體的宣傳引導,以及完善社會信用信息共享平臺,發揮好社會信用“誠信紅黑榜”作用,構建誠信守法的社會環境,為激發活力、穩定預期注入信心和動力。三是要構建親清統一的新型政商關系,形成重商安商的社會氛圍。改革開放以來,民營經濟為創新創業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也為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注入了活力。所以,當前優化和改善營商環境,要進一步落實好“兩個毫不動搖”,正確處理政府與企業、領導干部與企業家之間的關系,暢通政企溝通渠道,共同思考、謀劃、解決企業發展中的困難和問題,進一步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更好發揮民營企業的市場主體作用。有了良好人文環境支撐的營商環境,新質生產力才能擁有適合發展的肥沃土壤。
優化營商環境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謀劃一批具有引領性的重大改革措施,深入實施新一輪營商環境對標提升行動,積極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助推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
作者系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30-15578-0.html發展新質生產力需要更高水平的營商環境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
上一篇: 讓滿月清輝照亮家國情懷
下一篇: 發揮根本政治制度優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