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54年9月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召開至今,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已經在社會主義中國走過了70年的光輝歷程。70年風雨兼程,70年波瀾壯闊,70年的歷史表明,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符合中國國情和實際的偉大創舉,能夠發揮制度穩則國家穩、制度強則國家強的強大效能。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們正在致力于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完成這一偉大使命,必須堅持好、完善好、運行好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在這一根本政治制度基礎上,努力健全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系,走出一條更加符合新時代根本要求、更加符合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國家治理之路來。
2024年9月14日上午,中共中央、全國人大常委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慶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成立70周年大會。 新華社記者 翟健嵐 攝
近代以來,面對風雨飄搖亟待轉型的中國,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作出過政治探索,嘗試過君主立憲制、議會制、多黨制、總統制等各種國家政權組織形式和制度,最終都歸于失敗。我們黨自誕生之日起,就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以實現中國人民當家作主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為建立新型人民政權進行了不懈探索和艱辛實踐。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從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建立的“農民協會”、“工人罷工委員會”,到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實行的工農兵代表大會制度,從抗日戰爭時期的抗日民主政權和與之相適應的參議會制度,到解放戰爭時期在解放區實行的人民代表會議制度,都保證了工農大眾當家作主,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成功起到了重要作用。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在實踐探索和理論思考基礎上,得出一個歷史性結論:最符合中國國情的國家政權組織形式,只能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則組織起來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1954年9月,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召開,標志著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作為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在全國范圍內正式確立。70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40多年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不斷得到鞏固和發展,展現出蓬勃生機與活力。
回顧歷史,我們不難發現,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不是憑空產生的,而是歷史的必然選擇。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的:“在中國實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中國人民在人類政治制度史上的偉大創造,是深刻總結近代以后中國政治生活慘痛教訓得出的基本結論,是中國社會100多年激越變革、激蕩發展的歷史結果,是中國人民翻身作主、掌握自己命運的必然選擇。”我們必須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讓這一制度更加符合我國國情和實際、更能體現社會主義國家性質、更好保證人民當家作主,更加凸顯其面向未來、面向實踐、與時俱進、歷久彌新的政治品格。
2024年3月5日,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新華社記者 黃敬文 攝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人大制度和人大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重要場合發表重要講話、作出重要指示,從理論和實踐的角度,拓展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和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科學內涵、基本特征和本質要求。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全過程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屬性,是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民主”的重要論述,為我們在新時代長期堅持、全面貫徹、不斷發展以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為代表的民主制度體系,提供了科學的理論指導和行動指南。
人民代表大會是實現全過程人民民主的主要民主渠道。這是因為,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在制度設計和安排上,始終堅持和貫徹國家一切權力屬于人民的憲法理念;同時在這一根本政治制度框架下,無論立法、監督還是任免、決定重大事項,各項工作都能夠最直接、最深刻、最根本地體現人民意志、維護人民權益。在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平臺上,人民真實、廣泛、有效地享有民主選舉、民主協商、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權利,生動詮釋著“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國家一切權力的歸屬”。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必須牢牢把握全過程人民民主理念,發揮人民代表大會來自人民、植根人民、代表人民、聯系人民、服務人民的天然優勢,最廣泛地動員和組織人民通過各級人民代表大會行使國家權力,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更鮮明地體現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強大生命力和顯著優越性。
改革是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關鍵一招,也是推動人大工作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一招。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堅持以制度體系保障和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作出了全面部署,健全人大對行政機關、監察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監督制度,完善監督法及其實施機制,強化人大預決算審查監督和國有資產管理、政府債務管理監督等,都要從工作路徑、運行體系、發展方式上不斷改革探索、不斷完善優化。這就需要我們認真梳理70年來的寶貴經驗,統籌制度改革和制度運行,處理好頂層設計和分層對接的關系,通過不斷改革創新,更好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實踐提出的各項需求。
比如,立法是人大工作的重要方面,立法和改革開放的實踐相銜接,是人大工作的重要職責。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踐是法律的基礎,法律要隨著實踐發展而發展。”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們國家和社會生活各方面總體上已經實現有法可依。但是,“人民群眾對立法的期盼,已經不是有沒有,而是好不好、管用不管用、能不能解決實際問題”。如果以“好不好、管用不管用、能不能解決實際問題”的標準來衡量,立法工作還有改進空間,還需要以改革的勇氣和智慧、前瞻的預見和眼光,精心制定立法計劃,適時調整立法項目,不斷提高立法質量和效率。這就需要我們必須堅持在法治下推進改革和在改革中完善法治相統一,更好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重要作用,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堅實的民主法治保障。
九萬里風鵬正舉。新時代新征程,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也面臨許多新任務新要求。我們要認真學習領會、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重要思想,不斷增強做好新時代人大工作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歷史征程中,更好發揮根本政治制度的強大優勢。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30-15594-0.html發揮根本政治制度優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
上一篇: 發展新質生產力需要更高水平的營商環境
下一篇: 全面推進一切為了人民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