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訊 記者鮑筱蘭 邱愛荃上海報道 剛過11點半,上海市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委員現場咨詢活動現場人頭攢動。歷時兩個小時的活動,參加單位有37家,現場接待委員咨詢205人次,涉及144個事項。政協委員們帶著對社稷民生的關切,和相關單位“面對面”咨詢交流,仔細溝通情況,積極建言獻策。
中小企業開發票是否需要提前申請?超出賦額是否需要申請?”梁順龍委員的提問與將提交的“關于減少行政干預,優化發票管理助力營商環境提升的建議”相關。他認為當前中小企業開具發票時,必須向稅務部門提交申請并上傳合同等資料,還需要合同合作方確認、稅務部門審批通過才能獲取相應額度;特別是新注冊公司,存在“先有付款流水才能獲得額度”情況,增加了企業運營成本與時間成本。市稅務局詳細解釋了自2024年12月1日起在全國正式推廣應用的全面數字化電子發票,上海在2021年開始已經在試點推行。相較于原有發票領用開具方式,納稅人登錄全國統一規范電子稅務局,就能夠享受“一站式”服務,通過“賦額制”自動為納稅人賦予發票總額度,開票用票更便捷。
游閩鍵委員第一站來到上海市商務委咨詢臺:“準備提交關于借助東方樞紐政策紅利,打造面向全球的亞太仲裁中心的提案。”他提出,東方樞紐中心依托其交通優勢和人員跨境流動便利化政策紅利,以一流的仲裁庭審和會議設施等,積極引入國際境外仲裁和爭議解決機構落戶,建設世界級的國際爭議解決法律服務聚集區,有利于更好打造東方樞紐國際商務合作區。“根據總體方案,東方樞紐國際商務合作區將實現一系列制度創新和服務創新,包括3大核心功能,即便利國際商務交流、高端國際會展活動、高質量培訓服務,同時配套一系列高標準服務設施,法律服務當然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市商務委在回答時表示。對這個上海國際仲裁領域的“東方會客廳”,游閩鍵說“很值得期待”。
“上海是中國的經濟中心和國際大都市,各種標識設計不僅需要體現城市特色,也需要具有國際化的視野。”潘江雪委員關注的是如何更好體現國際化大都市特色,提升人性化服務水平。她認為,從境外入境的時候,現有標識是“中國公民”和“外國人”,作為一個國際化大都市,“來訪者”或者“游客”的標識似乎更為合適。隨著相關政策的出臺,現在外國人來滬旅游人數逐漸增多,如何為外國人提供更多便利?她提出,應重視交通的安全便利、餐飲舒適方便以及商場現代化文明程度,建議進一步完善外國人來滬旅游的各種引導和指引,包括景點、出行方式、現金兌換方式等方面的介紹。上海市交通委表示將與相關部門做進一步溝通研究,使指示標志更加人性化、服務更加精準到位。
來自市政協農業界別的蔡友銘委員,直奔的就是市農業農村委咨詢臺,他們這次交流的是鄉村振興這一重要話題。上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鄉村振興,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上海以“美麗家園、綠色田園、幸福樂園”的“三園”工程為主抓手,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各項舉措,成效顯著。如何采取有效之舉進一步推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促進城鄉融合發展、促進農民收入增長、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加快推進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他們圍繞促進農民的持續增收、提升農村的環境面貌、保障農民的安居樂業、加強農村的社會治理,圍繞農業提質增效、產業高質量發展、科技賦能助力、發展數字鄉村等等,細細道來。提問者回答者都是參與者,雙向奔赴一個目標,討論更是不謀而合。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28-15983-0.html上海兩會:現場接待委員咨詢205人次,涉及144個事項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
下一篇: 上海市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14日開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