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氫能發電技術再次取得顯著進展,臺電與中研院于14日聯手舉行「去碳燃氫發電技術發布會」,標志著去碳燃氫技術正式走出實驗室,成功連接了65kw商用小型天然氣發電機組。臺電表示,未來將與中研院及國內氣體制造商合作,計劃在2023年底前將去碳燃氫應用于興達電廠的燃氣混氫發電示范。
臺電代理董事長曾文生表示,若去碳燃氫技術未來能夠實現大規模商業化,將無需額外新建基礎設施,也無需通過氫的運輸與儲存,而是通過甲烷裂解技術在最后端制造零碳氫,直接用于發電機組。
中研院院長廖俊智指出,該技術通過裂解天然氣,去除其中的「碳」,僅燃燒其中的「氫」。天然氣甲烷的重組反應在全球已經實行多年,而新技術的進步主要體現在碳捕捉與封存的后端技術。
就去碳燃氫發電的優勢而言,中研院永續科學中心執行秘書陳于高解釋稱,該技術的凈能量產出為投入能量的6倍,而投入能量僅為電解水的7分之1,同時無需輸儲氫。在產出無碳電量方面,也是投入電量的3.6倍。
去碳燃氫技術的成功串接試驗是基于65kw商用小型天然氣發電機組,未來臺電計劃在年底進行燃氣混氫發電示范。曾文生表示,從高雄興達電廠開始示范,將逐步在其他地點設置新機組,或調整已有機組,而臺電近期新購入的機組也已經預留,為未來轉換成燃氫做好準備。
在氫來源供應穩定、輸儲設施配套完善的情況下,臺電認為,以氫替代5%天然氣每年可減少超過7,000噸的碳排放。未來,隨著技術的發展,將逐步提高混氫比例,推廣至國內其他電廠機組。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27-26514-0.html臺電與中研院聯手研發去碳燃氫技術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
上一篇: 天合第三季度實現同比增長3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