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時不時傳出上游存儲顆粒廠商減產、漲價的消息,近期的消費級存儲產品市場整體上依舊維持著年中以來的低價趨勢,部分產品擁有與618活動期間持平,或更吸引人的的低售價。
Lexar雷克沙ARES系列固態硬盤 近期推出了4TB版
此外,眾多國產品牌更大容量的4TB固態硬盤也在近期面世,相似的聯蕓主控+長存顆粒方案之下,價格也基本定為999/1099元,可以說性價比非常突出。
總體而言,無論你想要裝機還是擴展存儲空間,筆者依然十分推薦在近期入手此類產品。
不過其中也有一個較為小眾的品類:2230固態硬盤。這類小體型高性能的存儲產品不總是跟隨市場大流,即使整體售價水平有所降低,卻也在不定時地表現出價格的波動反彈。
況且2230固態硬盤受限于外形和體積,2TB或以上的大容量版本屈指可數,這就賦予其更獨特的地位與議價權。
目前市售的主流2230固態硬盤多為幾個大存儲品牌的OEM產品,而不是我們平時所見的消費級產品,其中具知名度的應該是這款WD?SN740?2230?2TB。
在國產2280固態方案已經普及化并極具親民性的今天,我們可能很難想象一款這樣的產品:2TB容量、PCIe?4.0、讀寫性能略高于半速,價格卻在700元至千元間波動,但它的規格是2230,一切便合理了起來。
伴隨著Steam Deck與ROG?Alloy等掌機的火爆,2230固態硬盤從一個小眾的品類逐漸出圈,但它作為OEM存儲解決方案的歷史更早于此,尤其對于多種主打緊湊、便攜的PC,包括二合一平板與輕薄筆記本等產品,都可能對2230固態硬盤有硬性需要。
而SN740即使有著2230固態硬盤會有的種種缺點,比如發熱高、性能不佳,卻依舊是目前熱門的選擇,原因大致有三:大品牌、TLC顆粒、2TB大容量。
拋開品牌不談,用戶對2230固態硬盤的真實需求,其實也就集中在小體積、大容量,以及更受認可的TLC顆粒上。
2280固態硬盤的表面空間較為寬松
2230的小體型以及單面顆粒的趨勢,使得這類固態硬盤僅能布置單顆存儲顆粒,并且與主控和其他元件間的布局更加緊湊,與我們更常見常用的2280固態硬盤大相徑庭。
歸根結底,它需要一顆TLC,單顆粒容量為2TB,且通道性能支持PCIe?4.0的解決方案。
對于NAND存儲顆粒的參數與性能,目前來看層數、顆粒類型與單顆粒容量之間似乎沒有特別直接的關聯,我們很容易找出各種各樣的例子,比如另一個存儲大廠美光推出的兩款OEM固態硬盤:美光2400和美光2550。
這兩款OEM固態硬盤都擁有2230規格,區別在于美光2400采用176層QLC顆粒,提供2TB版本;美光2550是首款搭載232層TLC顆粒的固態硬盤,但高只提供1TB版本。
與之相對,2230規格的SN740采用112層的BiCS?5?TLC顆粒,但也可提供2TB版本。
說到BiCS,這是西數與鎧俠合作開發的閃存技術,目前新一代為162層的BiCS?6,提供TLC與QLC兩種版本。包括鎧俠BG6在內的OEM產品已經發布,預計將在下半年間上市。
如果你對高性能的2230固態硬盤有需求,筆者認為這也是一款可以期待的產品。
小結
目前來看,市面上的2230固態硬盤少之又少,其中具備高規格,容易被消費者接受的產品更是屈指可數,這種現狀依舊要歸因于特定規格的存儲顆粒帶來了較高的入局門檻。
前段時間,經常自嘲“雜牌”的國產固態硬盤品牌達墨,官宣推出了獅子座系列2230固態硬盤的QLC顆粒2TB版本,1TB和更小容量版本依舊為TLC顆粒。
在評論區與網友的互動中,達墨表示目前沒有合適做2230尺寸的2TB?TLC顆粒,如果一定要使用TLC顆粒,就會比SN740等原廠產品更貴,從品牌角度看的確有些得不償失。
連國產品牌中的性價比殺手都犯了難,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一個“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問題。在NAND存儲顆粒上實現TLC單顆粒大容量的突破,依舊需要仰賴國內存儲產業上游,希望我們未來在2230固態硬盤領域也能看到“全國產陣容”。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24-6644-0.html既要小體型又要大容量 M.2 2230固態硬盤的門檻在哪?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
上一篇: 美國盛贊:印度將成為半導體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