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消息,由量子位主辦MEET2024智能未來大會今日舉行。作為國內最具影響力的智能商業(yè)峰會,MEET大會繼續(xù)對智能科技的最新進展進行總結和展望。
2023年,生成式AI的發(fā)展讓所有科技公司都仿佛站在「新起點」上,圍繞大模型展開的新應用、新終端、新模式等變革。與此同時,與原有技術積累、行業(yè)Know-how如何結合,把握住「再出發(fā)」的機遇,也成為全產業(yè)數字化轉型挑戰(zhàn)。
基于這樣的行業(yè)洞察,「新起點·再出發(fā)」成為本次大會主題詞,以李開復博士、李培根院士領銜二十位產學研行業(yè)專家在來到大會現場探討分享自身進展和獨特觀察。
此外,量子位創(chuàng)始人兼CEO孟鴻在會上發(fā)布了兩份行業(yè)關鍵參考《年度前沿科技報告》、《2023人工智能年度評選》榜單。
《年度前沿科技報告》是由量子位智庫基于對科技領域的長期跟蹤,梳理總結出2023年前沿科技十大代表進展,覆蓋人工智能、生命科學、先進算力、可控核聚變、能源創(chuàng)新等領域。
《2023人工智能年度評選榜單》則是從企業(yè)、人物、產品/解決方案三大維度,篩選出當下行業(yè)最具影響力、創(chuàng)新力、最具潛質的領軍者代表,幫助更多業(yè)界或有意投身AI的讀者撥開云霧,把握當下。
本次MEET大會采取線上+線下直播兩種方式進行,共有數十家主流媒體進行了現場直播,數百萬智能行業(yè)從業(yè)者線上參與了直播活動。
李開復李培根領銜二十位行業(yè)大咖共探「新起點·再出發(fā)」
圍繞「新起點·再出發(fā)」這一命題,本次MEET大會有20位產學研行業(yè)專家來到現場分享,覆蓋大模型整個產業(yè)生態(tài),從算力、模型到應用層的討論,也有今年同樣火熱的空間計算、人形機器人、自動駕駛等議題。
首先開場的是李開復博士,他是中國計算機產業(yè)的關鍵推動者,今年他被《時代》雜志評選為了2023年度全球25位“AI領袖”。今年他給出了AI2.0階段的新論斷、新定義,成為產業(yè)風向標;隨后親自帶隊的零一萬物,也已交出大模型成果。
大會上他進一步講解了AI2.0發(fā)展演化節(jié)點,過程中需要應對和解決的挑戰(zhàn),以及又有哪些潛在機遇值得創(chuàng)業(yè)者關注。
一年過去,AI2.0進入到什么階段?又有哪些關鍵節(jié)點值得關注?李開復在大會上展開巔峰對話,給各位身處迷霧中的躬身者指點迷津。
而除了行業(yè)領袖,還有深耕在前沿領域的學術帶頭人,他們提出的趨勢性觀點值得參考。
中國科學院院士、機械制造及自動化方面李培根,也是華中科技大學原校長、教授、博士生導師。他曾主持CAPP(計算機輔助工藝規(guī)劃)研究與開發(fā),成功實現了國產CAPP產業(yè)化?,F場他回溯了用生成式AI來解決工程設計問題,并對未來AI發(fā)展以及與人之間的關系展開了討論。
還有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領軍科學家歐陽萬里博士,曾是悉尼大學電氣與信息工程學院研究主任,他的科研成果已轉化百余項專利。現場他介紹了目前主要負責的領域AI for Science的產業(yè)成果,以及大模型賦能下新研究方向。
接著就是扎根在各個前沿科技領域的十余位行業(yè)代表們,過去一年他們都有關于新應用、新交互場景、新模式的探索和實踐,在現場帶來了他們最新思考和觀點。
新應用新場景
像商湯、百度、小冰這樣本身深耕AI應用的企業(yè),相關負責人在現場分享了他們最新的實踐經驗。
今年大模型進展極具代表性的商湯,前幾天剛公測大模型加持的智能編程助手。來自商湯科技聯合創(chuàng)始人、首席科學家王曉剛在現場分享他們大模型的商業(yè)化進程。
同樣頗受矚目的是百度文心一言。百度AI技術生態(tài)總經理馬艷軍博士,在百度總體負責飛槳的產品和技術研發(fā)以及飛槳與文心的生態(tài)建設。他在現場分享了大模型生態(tài)應用的最新進展。
而國內最早開展AIGC商業(yè)化落地的小冰,其首席CEO李笛也來到現場,探討人工智能新時代下他們的技術研發(fā)、產品革新與商業(yè)落地。他曾擔任微軟(亞洲)互聯網工程院常務副院長。
而在專有領域深耕沉淀、有豐富場景資源的,比如,昆侖萬維、螞蟻、360,也來到現場分享他們用大模型賦能場景的經驗和思考。
昆侖萬維的AGI與AIGC探索之路:從大模型到 AI Agent開發(fā)平臺
昆侖萬維今年發(fā)布了諸多包括天工AI搜索在內諸的AIGC產品,落地進展迅速。昆侖萬維董事長兼CEO方漢就分享了他們在AGI和AIGC上的探索之路, 從大模型再到 AI Agent開發(fā)平臺。
有著天生場景優(yōu)勢的螞蟻,今年也有不少大模型相關落地進展。而就在最近百靈多模態(tài)大模型正在內測中,其背后研發(fā)負責人楊銘博士,分享了他們多模態(tài)基礎大模型的最新實踐。
半年創(chuàng)收2000萬,360今年在大模型商業(yè)化探索頗受矚目。作為360大模型應用負責人,梁志輝負責多個億級DAU項目的產品研發(fā),現場他揭曉了大模型產品應用的方法論。
又如今年頗受關注的大模型創(chuàng)業(yè)公司之一面壁智能,正在探索大模型和AI智能體構成的智能體網絡,其聯合創(chuàng)始人、CEO李大海也在現場分享最新應用進展。他曾擔任知乎CTO,幫助知乎實現從百萬到億級MAU的跨越。
新交互新終端
新終端成為近年來持續(xù)火熱的議題,下一代終端可以是VR、AR,也可以是人形機器人等等。
蘋果Vision Pro引領全球空間計算的熱潮,該領域國內最具代表的明星企業(yè)Rokid。創(chuàng)始人兼CEO祝銘明在現場分享他們最新探索。前段時間發(fā)布了最新一代AR眼鏡Rokid Max Pro,還同谷歌達成合作。
巨頭涌入、大模型加持以及供應鏈成熟,人形機器人也來到產業(yè)化落地的關鍵階段。未來是通用還是專用機器人?星動紀元選擇通用人形機器人,創(chuàng)始人陳建宇現場解答了背后的原因。
而在手機這一主流終端,大模型可以玩出什么花來?新的交互范式是否已經融入我們日常生活?
前不久發(fā)布的vivo X100系列中就成為了現實,藍心大模型還實現了13B版本在端側跑通。vivo副總裁、OS產品副總裁周圍分享了他們在大模型技術發(fā)展的思考和實踐,并定義了全新的「智能體時代」。
同樣受到關注的還有小米,四個月就實現大模型交卷。小米集團技術委員會AI實驗室大模型團隊負責人欒劍來到現場,分享他們如何用大模型賦能到整個「人車家全生態(tài)」。
新模式新機遇
除此之外,生態(tài)層面也迎來新模式的改變,比如算力層、架構層、系統層,產業(yè)玩家高通、浪潮、潞晨科技前來分享「他們如何解放大模型的生產力?」
作為軟硬兼?zhèn)涞募夹g公司,高通一面升級端側AI算力一面布局基礎Ai技術,今天高通技術公司產品管理高級副總裁顏辰巍,在現場介紹了他們技術解決方案以及產業(yè)鏈生態(tài)合作的經驗。
作為國內算力龍頭,今年浪潮全面開源“源2.0”大模型,頗受產業(yè)關注。浪潮信息人工智能高性能計算產品線副總經理吳韶華博士,從算法、數據乃至算力等各方面維度來介紹他們的探索和實踐。
系統優(yōu)化、降低訓練成本也是目前大模型生態(tài)中一個關鍵方向。潞晨科技聯合創(chuàng)始人、CTO卞正達,擁有7年高性能AI系統經驗,他在現場介紹了他們訓練加速方案Colossal-AI和用例。
除了嘉賓分享,還有自動駕駛這一熱門議題的圓桌論壇。今年MEET大會的自動駕駛圓桌對話聚焦在「自動駕駛的ChatGPT時刻,還有多遠?」這一話題。
當生成式AI以ChatGPT的形態(tài)融入大家生活時,那么自動駕駛何時能迎來自己的「ChatGPT時刻」?來自DeepWay聯合創(chuàng)始人兼CTO田山、千掛科技聯合創(chuàng)始人廖若雪、零一汽車創(chuàng)始人兼CEO黃澤鏵,分享他們的行業(yè)見解。
在過去的四年里,“MEET”系列已經成為最具影響力的年度智能商業(yè)峰會之一,數十位真正的行業(yè)領袖在此登臺,每年大會都能吸引超過300萬觀眾線上收看直播,全網曝光量均超千萬。
3大類別5大獎項,「2023人工智能年度評選」榜單發(fā)布
ChatGPT的出現,讓生成式AI的浪潮推向制高點。落地速度之快、商業(yè)化應用之快,讓全產業(yè)數字化轉型迎來了時代級機遇,更有不少人以互聯網做類比,“比互聯網時代還要大10倍”。
這樣時代級機遇應該如何把握?什么樣的個人/企業(yè)/組織,能敏銳靈活駕馭趨勢,持續(xù)開拓創(chuàng)新,值得更多躬身者借鑒?
圍繞著「新起點·再出發(fā)」這一主題,在過去三個月的調研和選拔中,以真實數據為基礎,結合量子位對數百家AI公司的深入調研,以及數十位行業(yè)知名專家的意見,秉承著客觀公正的原則,最終選出了今年最具代表性和影響力的50家領航企業(yè)、20家創(chuàng)業(yè)公司、30位影響力人物、10大杰出產品、10大杰出解決方案。
2018年至今,量子位發(fā)起的「人工智能年度評選」已成為行業(yè)內最具影響力的產業(yè)風向標之一。
在AI時代大門開啟之時,相信這份榜單能夠為前沿科技創(chuàng)新關注者提供一個客觀視角,為趨勢變革中勇往直前的企業(yè)組織強化信心,也為人工智能產業(yè)新周期、新篇章的開啟落下注腳。
年度前沿科技報告:2023年度十大前沿科技趨勢出爐
我們身處一個科技大爆炸、創(chuàng)新密集發(fā)生的周期。這一點在今年感受尤為強烈。今年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了以ChatGPT為代表的生成式AI, 它帶來的新應用、新交互范式、新場景加速著去全產業(yè)的數字化轉型。關于通用人工智能、具身智能的探索也被搬到臺前。
以「分割一切」、LIama為代表的更多基礎模型開源,進一步降低AI商業(yè)化應用門檻,更多潛在場景價值被充分挖掘。具體到3D生成領域,今年高斯濺射的出現給高幀率實時渲染帶來新的可能性。
除了生成式AI熱潮之外,還有哪些前沿趨勢值得關注?
比如以蘋果Vision Pro引領的空間計算,今年國內進展屢屢突破的商業(yè)航天……還有像斬獲諾獎的m RNA領域,又有哪些新進展新趨勢?已進入人體試驗階段的腦機接口,又有什么挑戰(zhàn)需要解決?
由量子位智庫出品的2023年度前沿科技報告在MEET2024智能未來大會上正式發(fā)布,結合量子位對科技領域的長期跟蹤,以及同行業(yè)玩家、研究院投資機構等深度交流,梳理總結出2023年值得關注的十大前沿科技趨勢。
最后,附上十大前沿科技趨勢:
智能體熱潮:人機交互新范式已被大模型打開
3D生成進入涌現期:新算法新模型爆發(fā),質量效率可控性日新月異
分割模型大一統:計算機視覺即將迎來「GPT時刻」
具身智能帶來新想象:AGI終極場景下的全新終端
端到端自動駕駛成共識:BEV+Transformer重構技術路線
空間計算定義明確:消費級產品問世,XR全棧鏈路打通
mRNA打開新象限:提供精準醫(yī)療新解法,開啟生物醫(yī)藥新篇章
腦機接口試驗新階段:產品可靠性突破,AI提升數據解碼能力
可回收火箭進入「中國軌道」:工程化難題被突破,商業(yè)航天迎來模式閉環(huán)
可控核聚變里程碑:點火成功,打開商用想象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16-45107-0.html李開復探討AI2.0新階段,二十位行業(yè)大咖齊聚MEET2024智能未來大會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