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圖蟲
面對美國“對等關稅”政策的沖擊與行業業績分化的壓力,光儲行業上市公司正以“真金白銀”的回購傳遞發展信心。
Wind 數據顯示,2025年3月以來,37家光儲上市公司發布61條股票回購相關進展,其中3家公司股東提議回購,19家披露回購實施進展。
截至最新公告日,通威股份(600438.SH)已回購20.08億元,天合光能(688599.SH)已回購2.38億元,阿特斯(688472.SH)已回購1.54億元,預計回購5億元~10億元。
3月以來光儲企業密集回購
4月14日,國電南瑞(600406.SH)、珠海冠宇(688772.SH)、禾望電氣(603063.SH)等多家上市光儲企業再度披露回購方案。
其中,國電南瑞公告稱,公司計劃以不超過34.13元/股的價格,用5億元至10億元回購股份;珠海冠宇計劃回購不低于1億元、且不超過2億元的公司股份。
2024年,光儲上市公司業績股價雙雙承壓,回購成為“護盤”重要手段。
據時代周報不完全統計,截至發稿,光儲行業共有86家上市公司公布了2024年業績公告,其中58家上市公司正式發布了2024年年報。總體來看,有多達46家企業出現虧損,占比高達53.49%。這些企業的凈利潤虧損下限累計達到484.07億元。經統計,虧損超過10億元的公司有12家。
諸如阿特斯、上能電氣(300827)等企業已明確表示將回購股份,以激勵核心人才,積極應對技術競爭。上能電氣宣布,將回購公司股份,回購金額不低于人民幣3,600萬元(含)且不超過人民幣7,200萬元(含)。此次回購的股份將用于實施股權激勵計劃。
此外,正泰電器(601877.SH)控股股東正泰集團提議,公司將以自有或自籌資金回購部分A股股票,回購資金總額不低于2.7億元且不超過5.4億元;太陽能(000591.SZ)董事長張會學提議不低于人民幣1億元(含)且不高于人民幣2億元(含);陽光電源(300274.SZ)首次啟動3億-6億元回購計劃,回購價不超過100元 / 股。
從已完成回購來看,截至2025年4月10日,露笑科技(002617.SZ)回購股份方案已實施完畢,已累計支付的總金額為人民幣2.50億元。
海外產能釋放能否抵消關稅影響?
2024年,光儲行業正經歷著“內卷”的陣痛,國內市場競爭愈發激烈。光伏上游的多晶硅等原材料價格持續低位運行,致使部分企業盈利承壓。與此同時,儲能電芯價格也遭遇“腰斬”,價格戰愈演愈烈,成交價屢屢跌破成本線。
具體到企業層面,TCL 中環(002129.SZ)及隆基綠能(601012.SH)虧損較為嚴重,兩家企業的凈利潤下限均達到80多億元的虧損規模,其中,TCL 中環2024年預計虧損82億元-89億元;隆基綠能預計虧損82億元-88億元。
在此背景下,海外市場成為突圍關鍵,美國市場方面,根據 SEIA(美國太陽能產業協會)與 Wood Mackenzie 聯合發布的《2024年美國太陽能市場回顧報告》,2024年美國光伏新增裝機量達50GW,同比增長21%,創下歷史新高。
另據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4月10日發布的《儲能產業研究白皮書 2025》,2024 年美國新增新型儲能裝機達到31.2GWh,同比增長 20%,超越歐洲,重回全球新增裝機規模第二位置。
方正電新首席分析師郭彥辰在研報中表示:“美國光儲產業目前供給仍然不足,產能增長相對緩慢,尤其考慮到有效產能和實際開工表現,在相當一段時間內都需要依賴部分進口來補充市場缺口。”
在中東市場,沙特、阿聯酋等國光伏招標規模激增,根據中東光伏產業協會(MESIA)發布的《2024年光伏展望報告》預計,中東和北非地區2024年安裝的光伏系統裝機容量達到40GW,到2030年將達到180GW。晶科能源(688223.SH)、天合光能等頭部企業已在中東建立供應鏈優勢。
不過,近期儲能電池受加征關稅政策影響,出口利潤承壓。交銀國際的觀點認為,關稅提升后,短期內儲能電池受影響較大。根據海關總署數據,2024年中國鋰離子電池出口美國金額為153.15億美元,占鋰離子電池出口額的25%,其中儲能電池為主要出口美國的產品。預計短期內中國儲能企業及美國本土終端企業共同承擔關稅,儲能電池的收益會受到一定影響。
InfoLink 儲能分析師張國咪此前也告訴時代周報,若新關稅政策持續提高儲能鋰電池的關稅,儲能鋰電池主要生產國的產品出口利潤將可能隨之減少,市場競爭力下降。面對這一情況,出口國相關企業將通過技術升級、供應鏈優化等方式進一步降低成本。此外,為有效規避高關稅帶來的負面影響,這些企業可能還會加快海外建廠的步伐 。
值得一提的是,4月15日,“行業風向標”寧德時代 (300750.SZ)披露2025年第一季度業績報告。財報顯示,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收847.05億元,同比增長6.18%;實現凈利潤139.6億元,同比增長32.85%。券商研報分析其受關稅影響較小。
“長期來看,中國電池企業海外布局穩步推進,在歐洲、南美、東南亞等地均有產能布局,寧德時代、億緯鋰能均已通過技術授權的模式與美國企業開展合作,隨著海外產能的釋放,后續關稅影響有望逐漸減少。”交銀國際表示。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16-144383-0.html光儲企業回購潮!2個月內37家出手,通威、阿特斯、天合斥資“護盤”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