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秋葉大叔 | 編輯:林琳
最近,看到一個“中餐日作”的話題上了熱搜。
原來是上海新開了一家中餐廳——中國菜·頭灶,因“中餐Omakase”的方式惹來眾多爭議。
Omakase在日語里被翻譯為“拜托、交給您了”,在這里是指沒有菜單,由主廚根據當天時令食材,決定當日菜品的點餐方式。
一位博主“大咕咕咕雞”用詞犀利:“中餐日作”、“喂狗式上菜”、“pua顧客”......
被她的一番形容,引發大量關注,點贊更是超過20萬。
拋開爭論,僅僅是這家餐廳被網友們拱起來的熱度,就已經讓它成功出圈。
我也很好奇,這家今年1月份才營業的餐廳,是怎么走上黑紅路的?
這家店的前身是上海的高端日料店,同樣是Omakase的形式。后來由于主廚與食客發生沖突,被舉報發現缺少生食許可證而關閉門店。
裝修、碗碟都沒怎么更換,尤其是之前主廚制作料理使用的板前,都被保留了下來,于是就有了現在的頭灶。
和日式Omakase一樣,頭灶的廚師會在板前完成菜品制作,每道菜品都會被詳細介紹。
同時,頭灶也沿用了前身日料店的規矩,必須提前預約,一晚上只接待6個人,下午六點半準時開始,不能遲到。
然而網上被廣傳的麻婆豆腐、皮蛋等菜品的餐品圖,得到了大量網友們的嘲諷:“跟食堂打菜好像沒區別”
“用日料的形式、法餐的份量,做中餐”
“上海青菜心配豬油渣,2顆售價180”
“那么大一只雞,竟然分到這么一片”
還有一些菜的圖是這樣的:
就是這樣一家餐廳,人均消費高達2000 ,另外還要收取10%的服務費。
“性價比低”、“花2000都吃不飽”......盡管如此,這家餐廳的預約現已排到了6月份,可見其火爆程度。
在某點評APP搜索上海的Omakase時,出現了兩千多個結果,Omakase這么受追捧肯定也是原因的。
高端的Omakase環境好,隱私性強,餐桌上的精致擺盤,寥寥幾位的食客氛圍,處處細節彰顯著儀式感和期待感。
即使是中餐Omakase頭灶,廚師班底同樣有備而來,他們來自入選了米其林三星餐廳的唐閣,對食材品質有要求,板前制作對烹飪技藝也有考驗,相信不少人就是沖著對唐閣的信任而來。
對于頭灶網友們是有爭吵的,有人覺得是智商稅,也有人覺得值。
美食博主“一片吃心”在品嘗完后給出了很高的評價:
頭灶抓住了中國菜的本質:
火,廚師用自己的溫度和時間的把控來烹調優選的食材,呈現出它們理想的樣子。
當有人提出“就怕熱菜配冷盤”的質疑時,她回復道:“盤子90°,師傅在搬盤子的手都被燙紅。”
關于大量網友關注的“是否能吃飽”,部分吃過的人表示肯定,在用餐時,主廚會問客人是否需要追加。雖然份量少,但數量還是多。
事實上,在頭灶用餐,食物雖然不可選,但套餐內包含了湯、主食、熱菜、涼菜、甜品等18道完整的單品。
價格被吐槽,是因為頭灶把普通食材賣出了高昂的價格,除了備受爭議的麻婆豆腐和青菜,其實套餐內還有燕窩蛋撻、黃皮老虎斑、M12、魚翅春卷、象拔蚌等高級食材。
另外,跳脫出性價比和是否能吃飽的范疇,常吃日料、創意中餐的部分人認為,這種新體驗是值得的。
至少是在中餐呈現方式的一個創新,如果餐廳更新了菜單,是非常樂意再來品嘗一次的。
如果撇開價格、高端定位的因素,我倒覺得餐飲商家的積極創新,是可取的。
我們走在街上,會發現曾經曇花一現的網紅餐飲:“一籠小確幸”、“泡面小食堂”等,早已看不到了。
經過疫情的洗禮,不少老牌餐飲品牌也扛不住了。
吉野家關閉全球門店;進入中國市場19年的“日料霸王”和民居酒屋、英國米其林粵菜餐廳Hakkasan紛紛退出中國市場......
相關數據顯示,餐飲行業的年復合淘汰率在80%以上。相信即使沒有疫情,也會有一大批餐企倒下。
說到底,靠噱頭和包裝吸引來的流量,看膩了也就溜走了。
環境在變,消費群體也在變,餐飲品牌堅持老觀念是走不長久的,要想生存下去還得用心做食物,并學會創新以應對這個時代。
從這個角度,我是支持中餐Omakase的形式創新。
為什么日料、法餐可以昂貴,但中餐價格標高就要挨罵?
沒有逼你吃,有人愿意買單,說明他們發現了過去被忽略的市場,雖然普通人的確吃不起,但我們也不能說愿意消費嘗鮮的人有什么錯。
我反倒覺得,只要餐飲品牌是真的在踏實做食品,用心做服務,對得起每一位食客的“千金赴約”,就夠了。
至于頭灶這間餐廳是否走得長遠,我想在上海這個競爭激烈的市場自會驗證。
你怎么看中餐日作?這樣人均2000 的餐廳值得一嘗嗎?
,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71-10190-0.html上海 中餐日作 上熱搜,人均2000元的 喂狗式上菜 怎么就火了(上海中餐日作上熱搜)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