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必要條件,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首先針對健康行業進行PEST分析。
疫情過后人們對健康問題有了爆發性的關注度和需求量,“互聯網健康”這一垂類業務的發展,同時,各大互聯網頭部企業如阿里、京東等也加快了對這一版塊的布局。
但是我國傳統醫療目前始終面臨著優質醫療資源短缺、地域分配不均、信息不對稱的情況。截至2020年末,醫院中,公立醫院11870個,民營醫院23524個。醫院按等級分:三級醫院2996個(其中:三級甲等醫院1580個)占8.4%,二級醫院10404個,一級醫院12252個,未定級醫院9742個。
但是其中診療總人次數有77,4億人次,三級醫院就有18億人次,占比23.2%。這表明廣大群眾還是有去高質量醫院就診的意愿。這一現象可以用醫療不可能三角進行解釋。
其基本觀點為:一個國家的醫療很難兼顧增強醫療服務質量、增大醫療服務可及性、降低醫療服務成本。雖然三級醫院的可及性不如其他,但是群眾還是選擇了高質量的醫療服務,同時也會帶來更高的醫療成本。
而且隨著廣大群眾醫療健康意識的提升,生活水平的提高,對醫療服務成本的關注程度不及質量和可及性。
如今,互聯網醫療帶來的醫藥寶典、線上問診、AI醫生等功能可以增強傳統的醫療行業可及性,提高服務質量,為醫療行業帶來新機遇。很多不影響到正常生活的小健康問題,用戶會選擇線上解決,使得寶貴的醫療資源得到更充分的利用。
疫情過后,雖然國內疫情非常穩定,但是群眾對醫療健康內容的需求高居不下,而且仍處在增長期。說明互聯網醫療的優勢受到了廣大群眾的認可,同時有大數據、人工智能、5G等高新技術為產業賦能,從而推動互聯網醫療邁入高速發展時代。
從市場體量上看,有關數據顯示,2021年國內互聯網醫療市場規模可達302.8億元,同比增長高達20.7%,且保持這個速度,持續增長。健康醫療行業以其獨特的互聯網優勢在抗擊疫情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大健康產業發展態勢向好,居民逐步提高對健康的關注度。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大健康產業整體營收規模達到7.4萬億元,增幅為7.2%。互聯網醫療服務行業在2020年迎來重大普及發展的歷史機遇期,互聯網醫療經濟持續布局。
綜上所述:未來幾年互聯網醫療市場仍然會保持高速增長,頭部企業已形成較大的競爭優勢,但中小企業仍存在一定的機會。隨著消費升級和日新月異的審美變化,消費者數量及需求進一步提升。同時,互聯網的介入,一方面改善多個垂直健康服務行業獲客難、成本高的痛點。
另一方面,強化用戶對產品價格信息知悉程度以及獲得更佳的服務體驗,產業服務更加公開透明。未來互聯網醫療垂直領域將延伸產品服務體系,實現產業鏈上下游整合。
本文針對幾家互聯網巨頭下的醫療健康APP:醫鹿(阿里健康)、京東健康、小荷(字節旗下)及國內的互聯網醫療第一股:平安健康(原平安好醫生)進行競品分析。
總的來說,各大APP均有線上問診、找醫生、找醫院的功能。
醫鹿:
醫鹿的特點在于核心功能還包括了開藥方的功能,而且可以直接與淘寶賬戶相關聯,為購藥流程賦能。醫鹿下社區是以各大認證號為主要的分享內容渠道,目前,醫鹿內的母嬰季活動,社區內的認證號都是母嬰知識相關。
京東健康:
京東健康特點在于與有京東名下的京東大藥房,打通了醫藥供應鏈,還與產業鏈上中下游各環節的企業進行合作,以打造更加完整的大健康生態體系。通過線上問診、在線掛號等醫療服務,線上線下的京東大藥房的消費醫療服務,再加上京東的物流配送服務,打造“醫+藥”閉環。
平安健康:
平安健康特點在其核心功能包含了平安保險,同時這也是平安健康的流量主要入口之一,推出了“保險+互聯網醫療”的新商業模式。同時還有線上商城,其中除了醫療相關,還包括生活用品,保健品,運動服飾等。
小荷:
小荷更傾向于為用戶提供一個醫生問診+醫典內容+社區分享的平臺。特點在于以通過權威的疾病科普提高用戶粘性為主要內容之一,同時包括了社區分享功能,小荷下的社區以病癥分區,能夠通過用戶之間的相似的病例提供相應的醫療經驗。
數據來源:百度指數、億歐智庫
根據數據可以看出醫療平臺的用戶正呈年輕化的趨勢,這說明年輕人對于互聯網醫療的接受程度更高,而且在用戶身體健康、需要就診(接受醫療前),疾病治療(接受醫療過程中),疾病恢復(接受醫療后)全流程都對醫療平臺有訴求,而且在身體輕微不適,且不想去醫院時對醫療平臺的需要達到峰值。
其中用戶的使用意圖是以找醫院、找醫生、看病為主,對健康資訊的訴求相對較低。用戶缺乏內容付費意識,對醫療內容愿意付費占比26.9%,但對在線問診和購藥支付意愿較好。
根據以上數據可以總結出以下幾個用戶畫像:
醫鹿:
用戶A王女士,25歲,上班族,淘寶長期使用用戶,在疫情的影響下,為了關注時下熱點動態使用了醫鹿APP。發現APP上不僅有疫情相關的健康動態已經健康百科,而且還有育兒相關知識,可以為下一代做好準備。
京東健康:
用戶B李先生,34歲,企業管理層,一家之主,在京東健康上為一家四口購買了就醫服務,每當家人有健康問題,就會使用醫生服務問診,并在京東大藥房購買所需藥品或者預約附近醫院掛號等,同時也會在京東大藥房內為父母購置些保健品。
平安健康:
用戶C胡女士,36歲,工作較為清閑,主要管理家庭的內務,對家庭成員的保健意識非常上心,在小區推廣平安健康保險的時候關注到了平安健康APP,在APP上給父母和家人辦理了醫療保險,為了領取現金紅包還將APP鏈接推給了同齡人/同小區注冊了APP的人,在商城里面購買了些生活用品和保健品。
小荷:
用戶D高壓工作者張某,23歲,身體健康,但是偶爾會有頭疼,肩酸背痛等癥狀,關注互聯網動態,在得知互聯網大廠字節跳動也推出了醫療健康平臺—小荷之后,安裝后,當有癥狀出現時,便用自診功能判斷病癥并獲取相應的治療/緩解建議。
偶爾嚴重時,對于自診結果不放心,便會選擇在線問診等功能以求得進一步的診斷,在社區里面也會找到與自己相似的病例,豐富了健康知識。在使用的過程中對小荷醫典的關注度逐漸提高,在獲得權威感后,日常中也喜歡翻翻首頁學學知識,增強了自身的健康意識。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62-1610-0.html互聯網醫療產品對比分析(大健康行業PEST)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上一篇: 健康品牌如何建立與消費者之間的內在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