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我們談健康問題,往往局限在了“看病難”、醫患矛盾等議題上,談到解決之道,往往就是不斷地增加醫療投入。但是,中國在步入老齡化時代,公眾對醫療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在這種背景之下,只談增加醫療資源,注定是無解的。
相反,健康應該是一個“大健康”概念,需要體育、食品安全、環保社區、學校、媒體等方面的協同,通過強化宜居環境、合理飲食、加強鍛煉、疾病早期篩查,才能編織一張真正的健康之網。
健康絕非衛生機構一家的事。這次“綱要”明確提出了“共建共享”基本原則,倡導政府主導、多部門合作、全社會參與的工作機制。比如,這次“綱要”共有22個主要指標,其中9個新增指標,就包括:人均體育場地面積、受污染地塊及耕地安全利用率等“非醫學指標”。“綱要”還提出,要打造一批城市體育服務綜合體。
之前,上海在“減鹽低油”倡導項目中,順利向市民發放了控鹽勺、控油瓶,此外還有,裝有科普冰箱貼、健康讀本的“健康大禮包”。不要低估這些小貼士對構建健康城市的作用,這是在從源頭上控制高血壓等慢性疾病。
事實上,隨著老齡化加劇,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國疾病模式正向慢性病轉化。提倡合理膳食、健康生活方式、倡導健康自我管理,才是“對癥之藥”。
此外,“綱要”還堅持“醫防融合”,組織實施“社區居民大腸癌篩查”和“60歲以上老年人肺炎疫苗接種”等項目。把公共資源更多投到疾病排查、預防,而不是事后的治療上,是一種政策智慧。
總之,中國公共衛生政策,正在從以治療為主,向以預防為主、以健康管理為核心的“大健康”理念轉變。健康城市的理念升級,需要跳出健康=治療的“坑”。
不把錢和精力花在健康上,就得花在治病上,對個人、對社會都是一個道理。《“健康上海2030”規劃綱要》,無疑先跨出了一步。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62-1407-0.html大健康的概念是什么(解讀城市的大健康理念)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