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后疫情時代,政策放開,對于新冠進行“乙類乙管”,藥店迎來了疫情三年的最后一波搶藥潮。在這背景下,藥店線上電商平臺高速發展,經有大量用戶逐漸建立起了以醫藥電商渠道為主的購藥習慣。在2021年中國醫藥電商研究報告中顯示,只有11.1%的消費者表示“幾乎全在藥店或醫院買”。其次也就單店服務人次/規模下滑、會員粘性和活躍度下降,門店流量下降和門店客單價偏低。但是,自去年12月15日,發改委發布了《“十四五”擴大內需戰略實施方案》,提出要積極發展“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有序推進分時段預約診療、電子處方流轉、藥品網絡銷售等服務發展,將符合條件的互聯網醫療服務項目按程序納入醫保支付范圍。
同時,我國零售藥店目前是第二終端,藥品銷售規模約4800億元,其中處方藥銷售規模約1600億,處方藥零售渠道占比從2018年的12%提升至2020年的15%,而美日處方藥藥店渠道占比接近50%,中國零售藥店市場空間廣闊。隨著我國醫藥分開政策的推進,藥店有望成為藥品銷售第一終端。不考慮行業的基礎需求增長,僅考慮處方藥藥店渠道占比提升至美日水平,我國實體藥店長期規模接近1萬億。
所以藥店如何抓住政策利好和市場機遇,對于藥店長期發展和跑出第二增長曲線值得深入探討。
1. 近年來,實體藥店門店數和銷售規模持續增加,但單店營收規模逐步下滑,與局部地區藥店飽和、集采降藥價及電商沖擊有關。
對于藥店來說,可以建立自己的線上購藥渠道,最好是小程序,開發成本低,且在微信生態里容易傳播和使用;這個只是全渠道營銷手段之一,還需要入駐各大電商平臺,比如:淘寶、京東、拼多多、美團、餓了么、叮當買藥等,全部上線。
2. 會員粘性和活躍度下降,門店流量下降和門店客單價偏低。
目前,很對藥店為克服門店流量低、銷售雙下滑的困境,采取拉新+提高客品次和客單價的策略,其實這是一個惡性循環的過程,拉新固然重要,但是要知道維護老客可以帶來10個新客的成本等于開發1個新客的成本,同時過高單價會帶來低復購和會員流失的情況。
所以,建立完整的會員成長體系,通過多種活動維護、營銷,增加品牌認知度,比如會員日、生日福利等,讓客戶多次感知藥店存在和會員與普通客人的區別;也十分建議藥店搭建完整的私域體系,通過私域帶動業績增長,比如藥店第一股大參林、下沉市場增長巨頭老百姓都已經建立了私域,這是一個不得不做的事情。
3.目前,大多數連鎖門店制的藥店趨于飽和,政策放開,帶量采購降低藥價,致使客流量下滑和新店盈利時間加長。
所以大多數藥店開始聚焦下沉市場,開始進行布局三四線城市。異地擴張放慢,進行了戰略性性的收縮,甚至閉店,開始發展加盟業務,降低投資風險,以此來提高盈利的確定性,長期來看,擴張不會停,所以下沉、加盟是對于連鎖藥店來說最后的應對之策。
4.藥店告別高客流、高毛利時代,面對電商沖擊,需要精耕細作。
門店具備的優勢,線上是無法替代的,也是目前中國老齡化情況下不可替代的存在,銀發經濟少不了線下門店。建議藥店重視社區店和院邊店的建設,布局O2O和DTP雙通道業務,建立以用戶(患者)為中心的全渠道、全流程業務運營和服務模式。比如,建立慢性病人檔案,通過微信公眾號、微信等渠道進行管家服務(用藥通知),摒棄以產品營銷為主;以及劃分藥店區域覆蓋小區,銷售建立社區群,和策劃社區活動;以此提升單店盈利能力。
5. 長期來看,受醫保政策及處方外流影響,藥占比逐步提 升。隨著實體藥店規模增速的趨緩,多元化品類趨勢也 將顯現,如創新藥、保健品、中藥、藥妝、診療服務等。其次產業鏈滲透加快。
建議提升統采和廠商共建占比,提升廠商共建比例關鍵在于區域壟斷和營銷推廣力。
1.藥店仍然是零售業同樣的成長方式
l 擴張是第一要義,不僅僅是藥店,中藥診所也可以一起發展,以此提高議價能力和市場占有率
l 品類擴張,提升周轉率和毛利率
l 以服務用戶為中心,緊貼消費者的需求,提升客流和轉化率
2.政策放開+電商沖擊,顯現流量運營的重要性,連鎖藥店:全域、全流程“留量”運營和服務
l 充分發揮線下藥店的服務平臺價值,以患者為中心提供 全域、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務,包括O2O、處方外流、患者藥事管理等。
l 積極布局O2O、B2C和遠程醫療,借助數字化工具對前中后臺業務賦能,進行消費者洞察、會員管理、門店經營改善等。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62-1008-0.html藥店未來發展和第二增長曲線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