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脖子哥體驗完吉利的銀河 E5 ,重要的發現就是:這玩意居然用上了魅族的車機跟音響!
有一說一,自打吉利收購魅族以后,這魅族車機就只用在領克 0708 上,連極氪車主他都體驗不到,結果這回居然下放了,我就尋思這事肯定沒這么簡單。
果然這兩天傳出來消息,舒服哥和聰聰正在吉利系統里進行一場極不尋常的改革,要對研發團隊來一次大范圍整合運動。
要我說,吉利啊吉利,你小子是終于想明白了啊。。。
經常關注車圈的朋友可能都知道,吉利家主打一個家大業大兒子多,不過要是沒仔細盤過他們之間的關系,估計差友們也想不到這玩意居然如此復雜。
實際上,我們常說的吉利集團,指的是吉利控股集團,吉利的一堆品牌都屬于這個母公司,而在吉利控股下面又分了好幾個集團。
1 號選手吉利汽車集團,這才是吉利系的大本營,里面分出來吉利,領克,睿藍,寶騰四個牌子。其中經典的吉利,手底下就是我們熟悉的帝豪、博越、星瑞這些油車,以及兩個新能源廠牌:幾何和銀河。
而汽車集團里的另一個重量級領克,則把目光聚焦在買不起沃爾沃喜歡新銳運動氣息的年輕人。
剩下的睿藍是搞換電的,常打網約車的朋友可能見過。
后一個寶騰,是吉利收購的馬來西亞國民品牌,地位類似我國的一汽,主要做東南亞市場。
與吉利汽車集團并列的,是當年吉利收購的沃爾沃汽車集團,注意人家沃爾沃可從不說自己是吉利車啊( 因為沃爾沃不是吉利汽車出的 ),
收購沃爾沃之后,在 2017 年,兩邊又一起創立了極星 Polestar ,極星也從不說自己是中國車,只說自己是北歐高端純電品牌。
極星 2 和沃爾沃 c40 ,看著都像一個媽生的
再是 3 號選手極氪,它和領克淵源相當深,甚至內部代號都是同一個序列,但實際上極氪一開始是掛在吉利汽車集團下面的,后來為了上市,就拆分出去了。
也就是說極氪是一家獨立的公司,和前面的吉利汽車是并列關系,論輩分得是領克的叔叔。
除了這些,吉利控股里還有做跑車的路特斯,做出行的倫敦電動汽車( LEVC )和做皮卡的雷達。
到這還沒完,還要算上跟奔馳一起搞的 smart ,還有跟百度合作的極越。
看到了吧,這一大家子的,這還只是品牌,再要加上每個牌子底下的車型,別說普通人認不全,就是編輯部一位曾在吉利工作過的同事,都快被搞蒙了。。。
都說吉利的戰略是多生兒子好打架,結果你也看到了,兒子確實多,但是架嘛,總感覺是在自己人打自己人。
你看啊,博越 L 、博越、星越 L 、豪越 PRO 、遠景 X6 、帝豪 S 這 6 款車,全都擠在緊湊型 SUV 這個細分市場。
10 萬塊左右的 SUV 吧,不算帶電的,就有星越 L 、博越、博越 L 、繽越、豪越 L 、豪越 PRO 、吉利 ICON 、遠景 X6 、帝豪 S 一共 9 款車。
更別說純電的極氪 001 、極越 01 、極星 4 這三位,同平臺產物,尺寸也接近,典型的三胞胎了。
需要這么多車嗎 ? 我說了不算啊。來看看隔壁大眾,他們家的緊湊型 SUV 只有 4 款車,一汽大眾和上汽大眾這倆兄弟,各領了一款油加一款電。
這些產品定位上的互相掣肘,你要來一句,古人云: “ 兄弟鬩于墻,外御其侮 ” ,勉強也說得過去,但車機這事可就麻煩大了。
大家猜猜吉利帝國里一共有多少種車機,我算了下哈,至少 11 種。
你看,吉利自己油車用的 GKUI ,銀河有銀河 N OS ,幾何又有鴻蒙 OS ,領克有 LYNK OS N 和 Flyme Auto 兩種,極氪是 ZEEKER OS 。
然后沃爾沃是原生安卓,極星是 Polestar OS , smart 是 smart OS ,極越是極越智艙,還有路特斯。。。
你說 smart 、極越這些牌子,畢竟有一半在外頭,搞一套單獨的車機也說得過去,但吉利內部硬是整了這么多門派就沒必要了吧,而且他們這好幾波開發團隊,有點各玩各的意思。
智駕上,吉利里先涉及的是極氪 001 ,一開始是找 Mobileye 來做,但后來從華為挖了兩位智駕大佬陳奇、姜軍,然后在 007 上搞起了自研,和 Mobileye 沒有關系了。
另一頭,領克同樣是自己做智駕,用的是黑芝麻的智駕芯片。這個芯片算力不高,只能支持高速 NOA ,領克 08 也是前不久才推送這個功能。
到這里,已經有三種智駕方案了,而在銀河這里又來了第四種。
銀河 L7 有高速 NOA ,它的智駕是和供應商福瑞泰克一起開發的,這個名字不重要,反正你記得它和極氪、領克都不一樣就行。
其實一個公司智駕有兩種方案很正常,理想就是,帶激光雷達用一種,不帶激光雷達用另一種。
但吉利這幾個車之間,都不一樣,而智駕又是個極度燒錢的東西,要不是家大業大還真玩不了。
反正就是說,這種重復開發對整個吉利來說,帶來的就是嚴重資源消耗。
有時候吉利研究院這些部門研發過了的系統,子品牌又要重新研發一套一樣的,這里面不僅浪費了開發時間和資源,也讓車主們沒法享受到本來可以做得更好的服務。
脖子哥問了問一位吉利工程師,就連他也覺得,以前集團里這種分散研發確實有點亂。
講這么多,咱也不是說非要故意噴,我也知道吉利多品牌戰略的出發點肯定是好的。
主要中國車企之前沒有過管理這么多品牌的經驗,吉利作為帶頭大哥,一些地方沒管理到位在所難免,也可能是他們認準了雞蛋不放在一個籃子里,所以搞了這么多技術路線,沒準更容易出效果。
但想把多品牌做好,讓不同品牌之間形成合力,而不是阻力,這方面,確實要花心思。
子品牌內部要對齊顆粒度拉齊水位通曬規則打好組合拳
咱看大眾集團的多品牌,從便宜的斯柯達,到主流的大眾,走豪華路線的奧迪,往上還有高端的保時捷。這些品牌在開發上全都共享資源,怎么省錢怎么來。
大眾途銳跟蘭博基尼 Urus ,都出自 MLB EVO 平臺,這就是套殼,但只要品牌區分度做出來了,各自都有簇擁,那就是套了一手好殼。
今年百人會論壇上,聰聰給大家 “ 攤牌 ” 了吉利的小目標: “ 要成為新能源時代的大眾汽車 ” 。
所以說,優化整合團隊的資源,不要再搞重復制造輪子的事了,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那不就好起來了嘛。
現在舒服哥和安聰慧開始大刀闊斧的改革,從智駕、座艙、平臺等團隊,甚至后端的采購和供應鏈這回全都要進行整合。
由吉利汽車集團下的中央研究院收攏各個子品牌研發業務,這回目標可就真是奔著平臺化去的。
像座艙,基本都已經交給中央研究院整合,其他子品牌只留下了極氪;車機上從二十萬的領克到十萬的銀河,也都有了 Flyme Auto 大一統的勢頭。
內部人士甚至透露原來的銀河 OS ,底層也是魅族團隊有關,直接可以接 Flyme Auto 系統。
銀河 Flyme Auto 的體驗可以看看上個月的文章哦
而且脖子哥也有話直說,吉利這番改革,不說對集團自己,對消費者更是絕對利好。
就只說車機大一統這事,就意味著所有用戶都可以實現某種程度的科技平權,十萬的家用車和二三十萬、四五十萬的豪華車,逐漸只會有做工用料的區別,而在車內系統體驗,智能化上將不會差出太多:
無非有錢上 8295 ,沒錢用普通芯片了,這就已經變得跟手機市場一樣,一兩千的手機跟四五千的手機,都能夠享受到科技的樂趣,更別說未來車機系統的 OTA ,也會跟手機系統更新一樣方便,平等。
而且吉利本身的底盤、造車生產線上也已經有了成熟的一體化經驗,這次再打通車內,十萬級別的車成本又會降了,價格上也就有了繼續降的空間,怎么都是好事。
吉利的工程師還告訴脖子,這段時間集團內部確實在融合,整個杭州灣都在忙這事了幾乎。
咱就是說,能下這么大決心和力氣造好車,讓車主錢花的更值的車,沖這還是得點個贊的。
遠的不說,就在前幾天銀河 E8 也官宣要升級 Flyme Auto 了,說明吉利這次也確實是在朝整合的方向去做。
不過,既然是改革,過程中顯然避免不了分配的問題,比如說兩三個團隊合并成一個,但團隊領導層人數顯然是有限的,到時候如何安排誰上誰下的問題?不同品牌的研發隊伍優先級如何排序?
這些涉及到具體的人,具體團隊的問題,既是改革過程中的層層阻力,也是企業發展中必須要面對的問題。
總之,還是相信舒服哥和聰聰的智慧,祝愿吉利能順利蛻變,為大家帶來更安全,更流暢,更智能滴好車。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47-4785-0.html堪稱“超生游擊隊”的吉利 為啥常常會痛擊自己人?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