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世超在網上沖浪的時候,看到了一個相當離譜的營銷。
說是某小電驢品牌挑戰拉飛機成功,成了行業首個完成該項目的兩輪電動車品牌。
當時我看完這個新聞的表情是這樣的。
剛巧世超近搬家,正準備研究研究小電驢通勤。
結果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
兩輪電動車都已經賣到上萬塊了,要知道,一些微型小電車起售價也才兩萬多呀。
可能你會說,這些天價小電驢就和汽車里的限量款一樣,就是耍耍的,壓根不是用來賣的。
但拋開這些過分貴的小電驢不談,其它走量的款式,賣個四五千,七八千的也比比皆是。
原來定位成 “ 打工人出行神器 ” ,如今已經越來越像高攀不起的 “ 潮玩電動 ” 了。
說起來,這些漲價的小電驢無非就是多了些功能,而大部分被塞進去的功能也都不新鮮。
像什么手機藍牙鑰匙解鎖、 APP 可以定位尋車、動能回收,這些早在汽車上大家都見識過了。
但有些小電驢特有的功能,你別說,還真有點意思。
比如以前在小電驢推行特別是上坡的時候,一不小心就擰到電門沖出去釀成事故。
但現在可以選擇開啟推車、倒車助力模式,這樣就可以極大避免這類事故的發生。
還有大家關心的防盜模式,擱以前竊 · 格瓦拉盛行的時候,為了防小偷,很多人停完車第一件事,就是把電瓶隨身抱走。
但現在,智能小電驢渾身上下都是傳感器,車子被暴力挪動 APP 會有提醒,就算電池被偷走,只要一通電用就能被找回。
網上一堆智能電動車被偷車、被偷電瓶追回的案例。
再加上比如能量回收,能夠提升車子的續航,駐車感應能提醒車主收起腳蹬子,避免發生事故。
當然了,除了這些實實在在的功能外,也有一些讓人摸不著頭腦的功能。
比如有一天,世超就在直播間看到了宣傳無人駕駛的小電驢。
不是我說,汽車攝像頭 + 毫米波雷達 + 激光雷達 + 超聲波雷達,科技與狠活齊懟,到現在都沒搞明白,無人駕駛小電驢是怎么敢出來宣傳的?
在世超看來,這些小電驢廠商們,有種不知道該往哪使勁的感覺。
仔細扒了一下發現,原來在小電驢市場,卷已經是常態了,甚至已經到了卷無可卷的地步。
早在本世紀初,全國掀起了 “ 禁摩令 ” 狂潮,小電驢就逐漸成了當紅炸子雞。
10 年間,電瓶車如雨后春筍般在中華大地上生根發芽,到了 2013 年,全國賣出了 6000 萬兩輪車,有三分之二都是電瓶車。
這一年,國內的電瓶車廠家超過了 2000 家,像極了如今的新能源車市場。
但也從這一年開始,小電驢銷量見頂,各家企業要開始圈地,爭奪存量市場了。
在這個時期,電瓶車同質化嚴重,上千品牌的產品互相之間,不說一模一樣,也是相差無幾。
這樣一來,知名度和渠道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為了打響知名度,電瓶車企業們開始了代言人軍備競賽。
甚至從明星陣容,我們都能推斷出誰家小電驢賣得更好。
在 2010 年前,新日靠著成龍穩當老大哥, 2011 年 -2016 年的愛瑪手握周杰倫、范冰冰們戰無不勝,雅迪簽下的李敏鎬,始終被壓著一頭。
不過從大環境來看,電瓶車市場還是群雄割據,前四名加起來的市場占有率也才 28% 。
直到 2017 年,風云突變。
雅迪率先喊出 “ 所有車型降價 30% ” 口號,刮起了小電驢市場第一波價格戰。
隨著行業頭部們陸續跟進,單車均價一路下跌,中小廠商們紛紛扛不住倒閉,到了 2019 年就只剩一百來家了。
仿佛是為了獎勵這場大逃殺的優勝者, 2019 年電瓶車新國標落地,軸距、電池、車速等等詳細標準出臺。
這樣一來,原先大家騎的老款電瓶車都成了 “ 不合格 ” 產品,需要進行更換了。
對于電瓶車企們,這就是天上掉下來了上億輛訂單啊。
面對海量需求,主打就是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
像預判形勢正確、擴產成功的雅迪吃下了大部分紅利成功登頂,而愛瑪、新日群雄們擴產節奏偏保守,沒能乘風而起讓出了頭把交椅。
就在老勢力們忙著打價格戰擠死對手們的時候,以小牛、九號為首的小電驢新勢力橫空出世,硬生生從他們嘴里啃下了一塊蛋糕。
新勢力們從誕生起就定位高端、智能、年輕化,還真就走出了一條不同的路。
以小牛上市的 2016 年為例,面對市場超過 90% 的鉛酸電池,小牛直接掏出鋰電池大殺器,把小電驢的續航拉到了 100 公里。
再配上和市面上絕大小電驢不同的外觀設計,一堆花哨的智能功能加入,成功卷進了年輕人的心坎里。
2022 年,小牛電動的單車平均收入為 3432 元,九號公司的單車平均收入為 3203 元,而雅迪、愛瑪的單車平均收入則分別為 1676 元、 1816 元。
兩倍的價差帶來的利潤差距,老巨頭們看得也心癢癢啊。
可能你會好奇了,為啥在新勢力出來之前,這些老勢力為啥不走高端賣貴點呢?
一方面就像前面說的,他們價格戰打得火熱,實在分身乏術。
另一方面呢,之前搞價格戰,在大眾認知里,品牌已經被打上了 “ 便宜貨 ” 標簽,很難在短時間內改過來。
還有個問題就是,在小電驢行業里,玩創新搞高端并不一定劃算。
在當時的市場里,電瓶車技術并沒有太多革命性發展,十余年間的創新基本都是擠牙膏。
當年世超去店里買電瓶車,老板甚至都懶得和我介紹產品區別,只幽幽地來了句 “ 你喜歡哪個造型你就買哪個,功能都差不多的 ” 。
大家熟知的小電驢廠商們基本都是組裝廠,核心零部件全都是采購。
這就導致供應商的話語權,遠比一般行業高。
這就衍生出了一個很奇怪的行業潛規則:
某些廠商技術有新突破了,后還是要上游廠商代工,而上游廠商卻反向提要求,只給 1 年的獨供期,過了 1 年就照樣賣給別家。
所以你費勁吧啦研究了新技術,又用一年時間花大價錢宣傳了半天,好不容易市場有點認可度、知名度了,競爭對手直接白撿桃子。
前幾年憑借智能化功能,拿下了一定市場份額的小牛、九號們,好日子還沒過幾天。
回頭一看,雅迪、愛瑪們做得并不比自己差了,自己又拿什么和 2 個路口能有 3 家店的雅迪們競爭呢?
更關鍵的問題就是,電瓶車的用戶,到底需不需要所謂的新技術?
前面說的,新勢力掀起了一陣陣智能化浪潮,定位、防盜、推行助力這些功能的確能很好地優化了電瓶車使用體驗。
但一些 AI 語音互動、自動駕駛等雞肋功能,真是大家想要的么?
反正世超問了家邊上的電瓶車店老板時,他笑了一聲: “ 大家又不是傻子 ” 。
而真正能解決小電驢痛點的電池技術啥的,怎么看也得等電動車市場技術成熟后才能下放。
這也就導致了電瓶車市場兜兜轉轉這么些年,又回到了卷營銷的老路上。
但卷營銷這事兒可就玄學了,沒有實實在在的產品、功能,只能靠吹、靠拍腦袋想,可不就只能整出開頭說的拉飛機這些花活了?
如果你仔細看一下,就會發現,不光是小電驢行業,只要是喜歡弄些奇葩營銷的,不出意外,多半就是沒新花樣可以玩啦。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47-386-0.html電瓶車也在搞無人駕駛 你說廠商們這是圖啥?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
上一篇: 岳陽機場禁止特斯拉入內 特斯拉:已在中國建立數據中心
下一篇: 假的!特斯拉官方辟謠FSD即將入華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