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能領域的熱潮中,人形機器人賽道正成為資本的寵兒。據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25年第一季度,國內人形機器人相關企業共獲得了37筆融資,總金額約35億元,涉及33家企業。這一數字已經接近2024年全年49筆融資事件的70%,顯示出資本對該領域的濃厚興趣。
在這些融資事件中,有11家企業獲得了過億元的融資,其中,它石智航以1.2億美元(約合人民幣8.8億元)的天使輪融資,創下了中國具身智能行業天使輪融資額的新紀錄。緊隨其后的是千尋智能,獲得了5.28億元的融資,星海圖和眾擎機器人則分別獲得了3億元和2億元的融資。這些高額融資的涌入,為人形機器人企業的研發和市場拓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
從地域分布來看,北京、深圳和長三角地區是人形機器人企業融資事件最為集中的地區。其中,上海以10家企業領跑,北京和深圳則分別有8家和7家企業獲得融資。這些地區不僅擁有雄厚的科技實力和產業基礎,還聚集了大量的創新企業和投資機構,為人形機器人領域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生態環境。
值得注意的是,獲得融資的企業中,大多數都是在2023年和2024年成立的新創企業。這些企業緊跟ChatGPT等大模型技術的發展趨勢,紛紛涌入具身智能領域,致力于人形機器人的研發和應用。這些企業的融資輪次也以早期的天使輪和Pre-A輪為主,顯示出資本對于這一新興領域的關注和期待。
在人形機器人本體研發方面,共有19家企業獲得了融資。這些企業不僅在人形機器人的設計和制造上取得了顯著進展,還在核心零部件的研發和生產上實現了突破。例如,千尋智能即將發布國內首個高精度全身力控的具身智能機器人Moz1,該機器人擁有26個自由度(不含靈巧手),基于一體化力控關節打造,具備出色的運動和控制能力。
除了本體研發企業外,還有9家專注于機器人軟件研發的企業獲得了融資。這些企業主要致力于機器人大小腦、生態平臺等軟件的研發,為人形機器人的智能化和自主化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撐。其中,中能坤域作為一家聚焦AI智能機器人、行業AI Agent和類腦智能三大核心領域的創新企業,已經與中石化、中國鐵塔等頭部企業達成了戰略合作,并累計簽約近億元商業訂單。
還有5家核心零部件相關企業獲得了融資。這些企業主要致力于人形機器人關鍵零部件的研發和生產,如伺服關節、減速器等。這些零部件的性能和質量直接影響到人形機器人的運動和控制能力,因此,這些企業的研發和生產能力對于人形機器人領域的發展至關重要。
在人形機器人領域的投資方面,除了騰訊、百度、聯想等頭部科技企業外,地方國資和機器人企業也紛紛加入。例如,北京、上海、河北、河南等地方國資在第一季度投資了7家企業,其中北京和上海國資入股的最多。越疆機器人、智元機器人等機器人企業也通過投資或合作的方式,積極參與人形機器人領域的發展。
隨著資本的持續涌入和技術的不斷進步,人形機器人領域的發展前景日益廣闊。然而,如何推動人形機器人的商業化落地,實現可持續發展,仍是當前面臨的重要挑戰。未來,期待更多創新企業和投資機構能夠攜手共進,共同推動人形機器人領域的發展,為人類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45-12472-0.html人形機器人火爆!具身智能賽道Q1融資超35億,北上深成資本爭鋒地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