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長沙,一場聚焦高等院校數智工科人才培養與產教融合發展的盛會圓滿落幕。此次大會以“AI賦能,智創未來”為主題,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大本科院校、職業院校、行業企業及媒體的眾多嘉賓,共同探索人工智能驅動下的新工科教育數智化轉型之路。
會上,嘉賓們圍繞數智工科人才培養的新范式展開了深入探討。多位教育專家和企業代表指出,當前數智工科人才培養正處于起步階段,面臨諸多挑戰。他們建議,要加速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突出特色,加快產學研用深度融合,并促進優秀經驗交流共享。湖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劉衛東強調,培養既懂技術又善管理的專業復合型人才,對推動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具有重要意義。
教育部教育數字化專家咨詢委員會主任、武漢理工大學校長楊宗凱則提出,教育已步入大模型智能階段,應以大模型充分賦能人才培養和產教融合,創新大學的辦學模式、育人方式等。他分享了辦好高質量教育、培養數智人才的三個重點:強化理念革新、構建人才培養新格局,以人為本、創新人才培養標準,以及深化產教融合、科教融匯。
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陳強兵在致辭中表示,新道科技已聯合全國院校共建了超萬個實踐教學基地和數智產業學院,聯合培養學生超780萬人。他提到,教育是國家發展的基石,產教融合是培養人才的關鍵,希望通過此次大會能為人工智能助力教育發展和人才培養提供更多思路。
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天津大學浙江國際創新設計與智造研究院院長顧佩華聚焦“AI時代新工科教育的轉型與創新”進行了演講。他指出,工程教育系統需要主動轉型,培養AI時代的工程創新人才,新工科教育要進行再深化與再創新。同時,他也分享了新工科適應性融合創新模式的核心理念與培養模式。
會議期間,新道科技與多家院校舉行了產教融合戰略簽約儀式,標志著校企雙方將持續深化產教融合,推進教育數智化,服務教育高質量發展和社會經濟發展。同時,大會還設置了分論壇,圍繞工業互聯網與智能制造復合型人才培養、新一代信息技術創新型人才培養等議題展開了深入討論。
此次大會不僅為持續推進教育教學變革、構建產教協同的數智工科新生態提供了新模式和新方法,還通過前沿的數智工科教學產品與方案展示,展示了人工智能時代院校推進數智化轉型的探索與實踐。未來,新道科技將繼續基于用友豐富產業資源和強大技術優勢,與高校攜手探索新工科人才培養新模式。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45-12306-0.html數智工科人才培養新紀元:長沙產教融合發展大會共繪未來藍圖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