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近期公布的2024年第四季度財報,在投資者中引起了熱烈反響。財報顯示,該季度阿里營收達到2801.54億元,同比增長8%,凈利潤更是同比飆升333%,達到464.34億元。經營現金流也同比增長10%,達到709.15億元。這一系列亮眼的數據,遠超市場預期,推動阿里美股在財報發布當晚大漲超過8%,次日港股也上漲14.56%,創下三年來的新高。
進入2025年,阿里巴巴似乎迎來了新的春天。特別是在1月底股價觸及階段性低點后,阿里憑借Deepseek帶來的AI熱潮,成功轉換了敘事路徑。先是發布了性能超越DeepSeek-V3的Qwen2.5-Max大模型,隨后又與蘋果合作開發中國的AI業務。這一系列動作,讓阿里從一家以電商為主的公司,迅速轉型為AI科技公司的形象深入人心。
財報中,云智能集團的表現尤為搶眼。其收入同比增長13%,達到317.42億元,增速接近上一季度的兩倍。AI相關產品的收入更是連續六個季度實現三位數增長。在AI熱潮的推動下,這一利好消息無疑進一步激發了投資者的熱情。
然而,財報也暴露出阿里的一些問題。盡管AI業務初具規模,但尚無法獨當一面。核心電商業務增速依然乏力,而過去被寄予厚望的菜鳥如今卻成了“最弱一環”。阿里仍需對抗大公司病,面臨諸多挑戰。
在財報公布后的電話會議上,阿里巴巴集團CEO吳泳銘將“用戶為先,AI驅動”作為講話的重點。投資者提出的11個問題中,有8個都聚焦于AI和云集團。這足以說明,市場已經將阿里云視作阿里下一個增長點。
事實上,阿里云的良好表現并非偶然。早在多年前,阿里就在AI領域進行了深厚積累。從2019年發布首款為AI場景深度定制的含光800芯片,到2021年聯合清華大學發布業界最大的中文多模態預訓練模型M6,再到2023年將“AI驅動”明確為全集團的戰略重心,阿里云迅速轉向以GPU為主的計算新范式,承接了中國一半以上的AI大模型。
盡管阿里在AI領域取得了顯著成就,但當前的市場環境和阿里的語境都在強調AI投入,這讓人不得不擔憂市場是否存在“強行解讀”。同時,阿里在落地應用上是否還有調整空間,技術迭代下投資者是否會因信息差而錯判形勢、過度亢奮,都是未知數。
不過,從阿里的動作來看,其決心似乎不容置疑。去年12月,阿里將旗下AI應用從阿里云分拆,并入阿里智能信息事業群。今年2月,阿里又宣布未來三年將投入超過3800億元用于建設云和AI硬件基礎設施。然而,對于云廠商來說,搶奪AI時代流量入口比單純賣API更重要。如何解決用戶的實際問題,結合阿里自身的核心業務推出更多有實際意義的應用,并成功進行商業化,才是關鍵。
在電商業務方面,阿里雖然面臨諸多挑戰,但這份財報也讓人看到了突圍的希望。國內電商業務方面,淘天集團旗下中國零售商業的客戶管理服務收入同比增長9.4%,大幅高于此前五個季度的平均增幅。同時,88VIP會員規模也達到約4900萬,同比增長雙位數。然而,競爭對手也在不斷進步。抖音電商的GMV同比增長30%,已經超過了京東,逼近淘天。拼多多也開始招募抖音直播商家入駐多多直播,開啟雙平臺直播模式。面對這些挑戰,阿里也在積極調整策略,通過扶持優質品牌和商家來做增長。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45-11097-0.html阿里新財報亮眼,AI與電商雙層挑戰下能否持續高飛?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
上一篇: 深圳市灣東智算科技公司注冊資本增至5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