榴蓮,這一熱帶水果界的“萌妹子”,正以不可小覷的力量征服著中國消費者的味蕾。盡管身披堅硬的外殼,內里卻細膩如絲,榴蓮以其獨特的風味成為了許多人心頭的最愛。
自2019年起,榴蓮便超越車厘子,成為中國進口水果的冠軍,至今地位未被動搖。2024年,中國榴蓮進口量達到了驚人的156萬噸,進口額高達69.9億美元,雙雙刷新歷史記錄。有數據顯示,中國人消耗了全球91%的榴蓮,這一數字令人咋舌,也凸顯了中國榴蓮市場的巨大潛力。
面對如此龐大的市場需求,不少中國創業者將目光投向了東南亞,投身于榴蓮的種植事業。其中,一群年輕人更是利用科技手段,為榴蓮種植和選果環節帶來了革新。他們運用人工智能技術,替代傳統的人工經驗,精準識別成熟的榴蓮果實,甚至在科技公司的助力下,引入了AI大模型,讓榴蓮選果變得更加智能化。
在東南亞的榴蓮種植園中,中國人的身影屢見不鮮。趙亦軍,這位來自湖南邵陽的創業者,在老撾波羅芬高原上承租了4000余畝土地,用于榴蓮種植。盡管從未涉足農業,但他憑借著創業者的堅韌和執著,硬是將這片土地打造成了老撾優質的榴蓮種植基地。他的成功,不僅為自己贏得了榮譽,更為中國人在東南亞種植榴蓮樹立了榜樣。
同樣,來自安徽的90后小伙程勐,也選擇了辭職種榴蓮。在泰國的榴蓮種植園里,他全身心投入,從灌溉到采摘,每一個環節都不放過。正是這份執著,讓他發現了傳統種植榴蓮的短板——選果。于是,他利用自己掌握的智能專業知識,研發了一套智能選果軟件,能夠精準繪制出榴蓮內部果肉的畫像,大大提高了選果的準確性和效率。
程勐的成功并非個例。泰國正大集團,這家世界上最大的華人跨國公司之一,也在積極尋求榴蓮種植和出口的智能化轉型。他們與華為云等科技公司合作,研發了檢測榴蓮成熟度的設備,通過近紅外光譜檢測技術和AI技術,實現了榴蓮成熟度的快速準確識別。這不僅優化了傳統的判別方式,還統一了出口的質量標準。
近年來,AI大模型的應用更是為榴蓮選果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結合華為云盤古預訓練Graph大模型,正大集團實現了榴蓮DM結構化數據的智能分析,將榴蓮成熟度的預測精度從50%提升至91%,極大地解決了選果檢測和質保難題。
在東南亞的榴蓮種植熱潮中,不僅有像趙亦軍和程勐這樣的個人創業者,還有像正大集團這樣的大型企業。他們共同推動著榴蓮產業的智能化轉型,讓榴蓮這一熱帶水果,在科技的助力下,綻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隨著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走向傳統行業,將AI、大模型等前沿科技引入落后的產業,我們不難發現,各行各業的變革已經悄然開始。在榴蓮這一小小的水果身上,我們看到了科技的力量,也看到了未來的希望。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45-10962-0.htmlAI賦能!中國青年在東南亞引領榴蓮種植新革命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