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2年以來,歌爾股份的股價就呈現出了跌跌不休的架勢,截止目前已經跌去了四成,幾周前更是受砍單傳聞影響閃崩跌停。究其原因,除了業(yè)績上的頹勢外,消費電子整體環(huán)境的不樂觀也讓歌爾股份股價承壓顯著。
為此歌爾股份先后發(fā)布了股權激勵以及“家園6號”員工持股計劃,涉及員工6000人,并提出了未來五年的業(yè)績目標作為考核指標。然而五年內營收增幅要超過千億元目標并不容易實現,畢竟患有大客戶依賴癥的歌爾股份正遭遇消費電子市場需求疲軟等利空因素的影響,想靠股權激勵方案以改股價頹勢恐怕結果只會與預期偏離。
業(yè)績去穩(wěn)
作為果鏈三劍客之一的歌爾股份,最近幾個季度的業(yè)績表現著實有些拉胯,除了營收數據還算勉強外,凈利潤等盈利數據則是下滑明顯。財報顯示,歌爾股份2022年一季度的營收為201.12億元,同比增長43.37%,凈利潤為9.01億元,同比下滑6.71%,毛利率為13.72%,相比上年同期下滑了0.84%。
一邊是營收上漲,一邊是凈利潤與毛利率雙降,難免引得投資者看衰歌爾股份,財報發(fā)布當日股價走至今年最低點每股27.23元。盡管歌爾股份不久前發(fā)布的2022年半年度業(yè)績預告顯示,歸母凈利潤會同比增長20%-40%至20.77億元到24.23億元之間,扣非凈利潤為19.03億元到21.85億元之間,同比增長35%-55%,但相比上年同期凈利潤121.71%和扣非凈利潤91.17%的增速來看相差甚遠。
可見今年上半年歌爾股份因VR虛擬現實以及智能游戲主機等產品營收增長帶動的盈利提升幅度并沒有讓其回到前幾年高速增長時期,由此其代工身份也就更難獲得投資者更多的信任了,當然也不止于此。
自2019年歌爾股份業(yè)績保持較高速度的增長以來,起伏性仍比較高。像2020年為營收增速最高水平,去年營收增速便大降44.83%,同比增速35.47%,為過去三年營收增速最低水平。凈利潤與扣非凈利潤等盈利指標也是經歷了2020年增速高峰后大幅回落,同比營收數據更加明顯,財報顯示,2021年歌爾股份凈利潤與扣非凈利潤增速下滑幅度分別為59.08%和62.79%。
看起來歌爾股份去年業(yè)績還算達標,實際上整年表現可謂是高開低走,再聯系到2022年一季度的業(yè)績表現,可以說歌爾股份過去幾個季度業(yè)績指標簡直是一路向下。財報顯示,歌爾股份2021年一季度營收增速達到116.68%的高點便一路向下,到第四季度增速只有10.52%,不及前者的零頭;凈利潤增速更是從同期的228.41%降至2022年一季度的-6.71%。
由此可見歌爾股份基本面表現穩(wěn)定性喪失,即便是果鏈身份也無法提供其更多的資本想象空間,投資者的熱情自然消退明顯。實際上歌爾股份股價之所以能在前幾年受到投資者歡迎,也是蹭上元宇宙風口的緣故,隨著風口的消退股價也就自然回落,當然代工廠的命也是歌爾股份業(yè)績去穩(wěn),難以得到更多投資者信任的關鍵。
代工本命
回看歌爾股份過去二十余年的創(chuàng)業(yè)歷程,代工廠身份是其崛起以及進入果鏈的關鍵點。早期依靠聲學零部件的優(yōu)勢以產品的高品質站穩(wěn)了市場腳跟,同時以大客戶為準的市場策略,獲得了諾基亞、三星等行業(yè)巨頭的認可。可以說歌爾股份從一開始就做好了貼牌生意的準備,在品牌難以擠進世界領先地位的電聲領域,歌爾股份選擇代工廠作為突圍點確實是一部好棋。
隨著智能手機熱潮的襲來,歌爾股份憑借著產品優(yōu)勢也進入到蘋果產業(yè)鏈中,成為蘋果麥克風、有線耳機等產品的供應商,由此歌爾股份也進入到了增長的快車道中。財報顯示,歌爾股份從2010年進入果鏈后,營收便開啟了快速增長期,僅用了兩年營收便突破了百億元門檻,到2021年營收更是增長至782.21億元,十一年的時間歌爾股份成長了近三十倍,市值更是突破千億元。
隨之而來的也就是代工廠身份的負面影響,首當其沖的便是歌爾股份的盈利能力始終薄弱。眾多周知代工生意干的就是辛苦活,而且競爭力有限且受同行競爭沖擊力度大,這也使得即便歌爾股份進入到果鏈中營收一路走高,但是盈利能力卻很難得到提升。
財報顯示,歌爾股份的凈利率從2013年的13.18%降至2021年的5.51%,整體呈現出一路下滑的趨勢;毛利率也是如此,同期內毛利率從26.86%降至14.13%。可見歌爾股份盈利能力低的同時也看不出好轉的趨勢,若以具體業(yè)務來看則更讓人吃驚。財報顯示,2021年毛利率最高的為其精密零組件業(yè)務,為23.11%,是歌爾股份三大業(yè)務中最低比例營收來源。
而智能聲學整機為代表的果鏈產品毛利率最低,僅有10.33%,可見果鏈身份并沒有讓歌爾股份的盈利數據改觀,這也是為什么歌爾股份很難獲得投資者歡迎的重要因素。
其次就是代工廠身份讓歌爾股份很難擺脫大客戶的影響。財報顯示,2019年歌爾股份前五大客戶所占整體銷售總額比例達到69.29%,其中,第一大客戶銷售占比超過四成;到了2021年,前五大客戶共占整體銷售金額比例更是提高到86.54%,其中前兩大客戶所占比例分別為42.49%和23.60%。
盡管歌爾股份有意減少果鏈的影響,往VR等產品傾斜了不少,但從結果來看,無非是左手倒右手,根本困境依舊未解。這也是為什么一旦受到上游企業(yè)砍單影響,歌爾股份的股價便異常反應的原因。隨著消費電子市場轉冷等大環(huán)境不利因素的影響,代工廠身份只會加劇著歌爾股份更難獲得更多市場認可。
消費電子趨冷,VR炒概念
受疫情、通脹等多重因素的影響下,全球消費電子市場呈現出偏冷情緒。無論是智能手機還是PC市場都出現出貨量下滑,廠商砍單的情況,據媒體報道小米OV將砍單二成左右,蘋果也不例外,2022年iPhone的總量將降至2.45億臺到2.5億臺之間。
據蘋果不久前公布的2022財年第三財季報告顯示,除了iPhone業(yè)務表現還不錯外,Mac、穿戴等業(yè)務陷入了疲軟期,其中,Mac業(yè)務下滑明顯,營收同比下降10%,凈利潤也同比下滑10%。在消費電子市場表現最為堅挺的蘋果都陷入衰退境地,可見整個消費電子市場的疲軟,難怪乎市場認為消費電子進入了冬期。
也就是說隨著消費電子市場的轉冷,對于下游的歌爾股份來說可謂是個壞消息,尤其是大客戶之一的蘋果也未排除在外,使得歌爾股份未來的業(yè)績增長出現額外的變動因素,同時股票市場賣方情緒將會繼續(xù)提升。
除了果鏈身份所致的業(yè)績股價起波動外,AR/VR市場盡管也為歌爾股份提供了新的想象空間,但是支撐力依然有些不足。
一方面是VR產品盡管市場份額所占不小,但仍是代工生產。數據顯示,全球高端約80%的VR由歌爾股份組裝生產,仍是典型的代工廠身份。即便歌爾股份拿下了META的VR大單,但是話語權并不在自身,所處境地與其果鏈身份也無太大區(qū)別。
財報顯示,2021年以VR產品為代表的智能硬件業(yè)務營收占比為41.94%,成為歌爾股份的第一業(yè)務,而AR/VR業(yè)務也是今年上半年凈利潤有所恢復的關鍵因素之一。但在代工廠的身份之下,歌爾股份在業(yè)績與股價上所遭遇的沖擊也會更甚。
另一方面是則是VR的商業(yè)化表現并不樂觀,且存在諸多困境。盡管VR被視為元宇宙展現平臺,但是無論是內容,還是技術都存在不小的問題,當然最重要的是人體接受度有限。由于人體生理上不適應大大降低了VR的潛在消費者,為其的未來發(fā)展前景蒙上了一層陰影。
由于VR緊跟元宇宙,但就其本身的發(fā)展來說仍不算是核心助力,而且還附帶一樣的炒概念嫌疑。但不管怎么說,VR所能提供歌爾股份更多的仍是資本故事,長期來看,并不利于業(yè)績與股價的提升,加之換湯不換藥的代工身份,投資者也難抱以歌爾股份更多的積極態(tài)度。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40-451-0.html歌爾股份:先手果鏈,后手VR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